-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匮矣氇略 复习提纲
金匮要略
——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
——原著黄二十五篇,载方205首,用药约155味
——明代赵以德是注释原著第一人《金匮方衍义》
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为此方中主要药物,专治奔豚)
“桂、苓为奔豚主药,而不用者,病不由肾发之”
2阳虚寒厥:治则:外用灸法:温经散寒
内服桂枝加桂汤:调和阴阳,平冲降逆
3阳虚饮动:治则:通阳降逆,培土制水
苓桂甘枣汤
胸痹:
阳微阴弦:阳微是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之象;阴弦是阴寒邪盛,痰饮内停之征。阳微阴弦并见,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而成。
1主证: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治则:通阳宣痹
栝蒌薤白白酒汤
2重证: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胸阳不振,痰浊壅塞)
治则:通阳宣痹,消痰逐饮
栝蒌薤白半夏汤
3虚实异治:
偏于实者:治则:以祛邪为先,当通阳散结,降逆除满
枳实薤白桂枝汤
偏于虚者:治则:当以扶正为急,治以补气助阳
人参汤
4轻证:胸中气塞,短气
饮邪偏盛:治则:宣肺化饮
茯苓杏仁甘草汤
气滞偏重:治则:行气散结
橘枳姜汤
5急证:治则:温阳通痹止痛以缓急
薏苡附子散
心痛:
轻证:心中痞,诸逆,心悬痛(寒饮停聚,阳气不运)
治则:温阳化饮,下气降逆
桂枝生姜枳实汤
重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阳气衰微,阴寒痼结,寒气攻冲)
治则:温阳逐寒,止痛救逆
乌头赤石脂丸(以蜜为丸缓之,且首次服小量,不知,稍加服,可谓慎之又慎)
腹满:实热证,病位多在腑,每与胃肠有关,治宜攻下;
虚寒证,病位多在脏,每与脾肾有关,治宜温补。
①虚寒证:(1)(3)
脉微:中阳不足,脾胃虚寒
趺阳脉 土虚木贼 气机呆板则腹满
寒气充斥中焦 升降失司则大便难
脉弦:下焦肝寒或肾寒之气上逆于中焦 肝气上逆则两胠疼痛
病机:脾胃虚寒,中阳不足,肾寒随肝气上逆
治法:温补(理中类)
胠:指胸胁两旁当臂之处。
-寒饮逆满证治宜温中化饮,方用附子粳米汤;
-寒饮腹痛证,治宜散寒化饮降逆,方用赤丸;
-脾虚寒盛证,治宜温阳建中,方用大建中汤。
-治宜表里双解,方用厚朴七物汤;
-兼少阳证治宜方用大柴胡汤;
-胀于积治宜行气除满,方用厚朴三物汤;
-积胀俱重治宜荡涤,方用大承气汤。
③表里俱寒证(5)(6)(7)
④寒实证:寒实之腹满,其脉象紧弦而数。其中病位偏上者“必心下坚”,病位偏下者则脐腹痞满
-温下寒积,方用大黄附子汤
-主治血虚内寒之寒疝
-症见腹中痛,胁痛里急
-功用:养血散寒
胸脘痞闷,温温欲吐,嗳腐,脉紧
-瓜蒂散
食停于下脘,脉滑数,口干苦,不思饮食,嗳腐吞酸,脘腹胀满或胀痛拒按,大便燥结或不爽,苔腐腻
-大承气汤荡涤宿食
腹中有结块,胀满或疼痛。鉴别积、聚病多属气分,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较易。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