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劣胭床四诊技巧
中医临床四诊技巧
中医学经历了漫长年代的发展,已形成了独特的诊断方法,这种诊断方法,尤其是诊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与现代医学有着很大区别,集中反映了中医理论的精髓。
中医看病时通常是运用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了解患者疾病的现状和病史,探索发病的原因和病机,掌握症候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病位所在和邪正虚实、病情顺逆等变化。它的基本精神和特点是整体观,临证不是孤立地对待每一病症,而是要结合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形态苦乐、嗜欲喜恶、体质强弱,以及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的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中医诊病的手段和方法可概括为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部分,每一部分虽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意义,但彼此又是互相联系,不能偏废的。
(一)望诊
包括神色形态几个中心内容,但尤以色诊、舌诊为重点。
初涉临床时往往会强调问诊为四诊的第一位,难以领悟望诊的精义,超越语言表达所提示的信息,久经实践则渐能感悟到“望而知之谓之神”确非诳语,而“五色诊”的启示,尤胜于望神情、形体、动态。
1.色诊
亦称“五色诊”。以观察面部的色泽为主,其它部位也可类推。观察面部色泽的荣枯,可以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因为十二经脉气血皆上注于面,在病理情况下也有其相应变化。不论五色如何,分辨其善恶的共同基本特点是:善者明亮、含蓄、润泽──表──浮泽;恶者晦暗、暴露、枯槁──里──沉浊。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同时,还当进一步联系八纲辨证,掌握病变的不同性质。例如:
气虚──晄白
? ? ?虚
??? 白 ? 血虚──淡白
? 实──苍白──寒实
?
实──面目红赤
赤
虚──两颧潮红
?
寒──青苍
??? 青?
??? 热──青赤
?
?? ??????????????明亮──湿热(阳)
?? ????????实
??? 黄? ?????????晦滞──寒湿(阴)
??? ???????虚──萎黄
?
?? ??????????????灰黑暗淡──阳虚
??? ???????虚
??? ?????????????焦黑瘦削──阴虚
??? 黑
?? ??????????????黑而带黄
?? ????????实???????????? ????阴盛寒实
?? ??????????????青黑相兼
?
《素问·五脏生成篇》根据面色判断病人的吉凶善恶,指出“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鸟羽者生”;“青如草滋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煤炭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颇为具体切实。
在特殊情况下,还可根据脏腑在面部的分属,结合五色的不同,以测知某一脏腑的病变,及其相互之间的生克顺逆,但应以面部整体色泽为主,分部察色为辅,不可机械对号,确有特异表现者可参合辨析。《内经》对面部分候五脏的具体方法有二,《素问·刺热论》以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颏部候肾。似较《灵抠·五色》分候法为简要可凭。
望目,也是望面时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既要看两目有神、无神,明亮、浑暗,还要注意其病理特征。目胞浮为风邪犯肺或脾虚湿蕴,目胀睛突为肝经火郁、痰瘀阻络,斜视为风火,直视、上视为痰瘀上蒙神窍,两侧瞳孔大小不等为颅脑水瘀,目睛色青而视物转动灵活多属肝旺体质,目赤充血多属心肝火盛,两目深黄多为肝胆湿热,目睛及眼脸淡白少泽多为血虚,目眶暗黑者多属痰瘀、肾虚,目睛内眥见黄色瘤斑者为痰浊瘀结,视歧、目荒荒为肾虚精竭或痰瘀饮逆。
2.舌诊
舌诊主要是观察舌体的舌质、舌苔、形态及其润燥。由于五脏之脉皆络于舌,赖气血津液上输濡养,故通过舌诊可以直觉观察到病变所属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盈亏,病邪的性质及浅深。望舌苔要注意苔色和舌质的变化。舌质淡红为平人;淡白为气血亏虚;红绛为热盛伤阴;青紫为血瘀。苔色有白、黄、灰黑之分,白苔主表、主寒。薄白而润为常人;薄白而干为表证津伤;薄白而滑为寒湿;厚白为湿浊、痰饮、食积;腐苔为湿热秽浊上蒸。黄苔主里,主热,薄黄为邪热未盛,初传入里;黄腻为湿热内蕴或食积化热;黄而粘腻为湿浊痰热胶结;黄而干燥,甚至焦黄者为燥热伤津;淡黄润滑者,多为湿蕴痰聚。苔灰黑,质干者主里热,质润者主里寒;白腻灰黑,舌面湿润为阳虚寒湿、痰饮;黄腻灰黑为湿热久蕴,焦黑干燥为热极津枯。
与此同时,还要观察苔质的润燥,以测知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
临证对舌诊的辨析,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外感内伤两类病种,分别掌握其重点。
外感急性热病:重在观察舌苔,以了解病性的寒热,邪正的消长进退。
内伤慢性杂病:重在观察舌质,以了解脏腑气血虚实,证候特征及病机的属性重点。
(2)同一舌苔,在邪正虚实寒热方面,有轻重深浅的差别,例如:舌苔白腻病属寒湿,但白腻的程度悬殊甚大,必须依此判断湿邪的轻重;同一黄腻舌苔,病属湿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