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给饶浩良先生的信
一
浩良先生您好!
拜读了您的《饶氏三沙支谱载内容的矛盾》,您细致入微的风格,善于发现问题及综合归纳的能力,令我钦佩;您热爱家谱文化的执著之情无人能及!
您围绕着“矛盾”这一主题,挖掘了谱牒中的矛盾,分三大部分列举出这些矛盾。每一大部分又分若干个层次,从不同方面穷举矛盾。各层次的小标题对读者有提示作用。您要我提出修改意见,我倒认为这种结构没什么不好。研究家谱的文章本来就不好读,对家谱没有深入研究的人根本就读不懂,因为他不知道文中所说的内容。您曾说,您将您的文章寄给某有文化的人看,他只修改了若干错别字,提不出任何意见,就是这个道理。要想让专业性很强的研究家谱的文章如小说一样好读,恐怕难以办到。
下面谨就您文章内容的顺序,谈一谈我的粗浅的看法,给您参考,算是在关公面前耍大刀,鲁班跟前抡大斧吧。
一、三沙支前文献资料自相矛盾
1、远祖徙居地的矛盾
如83世次守公向宋高宗《进谱表》(简称“表”)的内容中“……一秦并国 前人南迁 番阳五霸偕君后嗣 揭居临川 累朝禄秩 万世簪缨……”与93世公求宋相国题表《族谱序》(简称“序”)的内容中“……吾家世原武王封于蓟 后廷甫任州节度使 因公至骛州金华柳林市 爱其山水 居焉……”。前“表”既未提及廷甫公其人,也未提及骛州金华其地,而后“序”却把廷甫公其人和骛州其地,放在全文之首的突出位置,然后才附带提及其他祖先及居地,表述明显不同。
古谱载:廷甫为次守之先祖,只隔六代。按理说次守是应该知道这位先祖的,但《进谱表》只字不提廷甫,因此完全有理由怀疑世系的真实性。
饶次守、饶廷甫这些人物只见于家谱,史籍上未能查到,谱上所载事迹是否属实,无法验证。《表》与《序》真是饶次守与章鉴所写,还是后人杜撰的,很难说。如果《进谱表》真是饶次守所写,难道连他前六世的先祖他都不知道吗?何况饶廷甫是古谱上所载的三沙饶氏的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婺州是迁徙线路上的一个重要站点。《进谱表》作者及所谓的皇家文件是真的吗?
1127年“靖康之变1127年)五月,张邦昌将皇位让给了赵构,赵构检了一根粉条,重建宋王朝南宋,是为宋高宗。一心想灭宋的金国,看到宋朝王室又死灰复燃,大为恼火,一定要将宋朝王朝斩草除根。因此,高宗即位的第二年(1128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高宗派宗泽留守南京(河南商丘),自己逃到了杨州。建炎三年(1129年)年初金兵大举南下,赵构又狼狈逃到杭州。这年二月他会要文武群臣进谱吗?这时正在逃命的路上,他有精力和时间吗?这以后还会有进谱的可能吗?同年三月五日,御营统制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杀王渊、宦官康履等,逼赵构退了位,并把他关进了一座破庙,史称“苗刘兵变”。 同年九月,金兵发动斩首军事行动,名为“搜山检海”,就是无论赵构逃到哪儿,也要将赵构缉拿归案,不灭宋朝誓不休。金国派了百战名将金兀术为先锋,率特种部队五千轻骑直奔皇帝而来,穷追猛打赵构。在金兵追击下,赵构不断南逃,金兵永远只能看到赵构及其卫队的背影,从来没有看到过宋高宗的正面。据说,赵构在这次斩首行动中被惊吓得成了阳萎,失去了生育能力,再也没有生下儿子,唯一的太子三岁病亡,继位的宋孝宗是他的养子。赵构在无计可施时只好逃到海上避难,因北人不习水战,只得望洋兴叹。建炎四年的元宵节也是在海上度过的,在海上漂流万盏桔灯,聊作元宵灯火。在海上忍受着凄风苦雨,惨不堪言。在穷途末路之时,宋高宗曾多次给金国上疏求饶,“宋康王构,致书大金国相元帅阁下: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奔则无地,此所以朝夕諰諰(xi三声,恐惧的样子)然,惟冀阁下之见衰而郝已也。故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且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快哉。仗望元帅阁下,恢宏远之图,念孤危之国,回师偃甲,赐以余年”。只敢称康王构,不敢称皇帝了。完全是在向金国哀求:“你们不要再追杀我了吧,我不做什么宋朝皇帝了,我愿意向大金国俯首称臣,你们就可怜可怜我,快快收兵吧!”可是金国不依不饶,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宋高宗在逃跑时惊慌得连祖宗的神主牌位都顾不上带走,成了金人的战利品。建炎四年正月,韩世忠在黄天荡大败金兀术,才解了一下围。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八年(1138年)的十一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还曾入海四个多月避难,直到1138年“天眷议和”后在临安(今杭州市)定都,才得到暂时喘息的机会。高宗才走上领导岗位,脚根都没有站稳,战乱不断,东躲西藏,从北到南,一路狂逃,疲于奔命,留下了“逃跑皇帝”的恶名。在这种内忧外患环境下的建炎三年(1129年),他有时间和精力来搞什么文武群臣进谱、考谱吗?另外,不会只是饶姓一个姓进谱表,没有听说其他姓进谱表,我搜查过,没查到。朝廷之中各姓的大臣都有,为什么没见其他姓的大臣进谱表呢?要是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