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1-2单元).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分析 晋国是西部的一个古老国家。晋国祖先是唐叔虞。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小儿子,成王幼弟。唐是地名,位于黄河与汾水之间,方圆百里。叔是排行。叔虞出生时手握“虞”字,就以虞为名,字子于。尚在孩提时,成王桐叶封弟,封叔虞于唐。唐叔虞后代于此繁衍生息,就是后来的晋国。 到了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 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第一段: 秦、晋围郑(让学生思考本段的作用)? 第二段: 临危受命? 本段以简约之笔,涉两人之事。? 第三段:说退秦师? 第四段:迫晋退兵? 对文章层次和大意的了解可通过学生讨论、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 第二课时 一、点名朗读课文 二、掌握重要的实词:? 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说、若、夫、微、之。 三、掌握重要的虚词? 1、以? 2、而?3、焉? 4、之 四、本文的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 ? 五、本文的通假字?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 ②共其乏困  (共,通“供”)? ③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说,通“悦”)? ⑤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 六、本文古今异义的词语:?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 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 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 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 七、本文重要的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④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第三课时 一、 检查学生字词情况,点名回答问题。 二、 学生讨论:? 1、?本文主要人物是谁?? 2、?本文主要事件是什么?? 以上两问可从题目进行分析 3、?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出场?? 4、?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授命? ? 5、? 烛之武怎样一步一步说服秦穆公? 6、?晋军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三、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烛之武 郑君    佚之狐 荆轲刺秦王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 通假字:淬、决、卒。 古今异义词:涕、币、提。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思考领悟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并,引导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行为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正确评价轲刺秦王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 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文章脉络和情节的把握及其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2、文言现象的归纳: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