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5年来中国出国留学教育
念奴娇
新中国留学写意----写在邓小平同志扩大派遣出国留学人员重要讲话发表25周年之际文/魏能淘 雄鸡唱白,东方红,燃沸游子热血。 披沙淘金忘我在,十年修得正果。 学贯东西,壮怀激烈,俯首效故国。 厥功至伟,更由后人评说。 又闻黄钟大吕,科教兴国,蒸腾留学热。 波涛澎湃归来去,魂系炎黄情结。 俊彩星驰,御风弄潮,知行襄超越。 登临四顾,风流其谁舍我?
--- 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25年出国留学教育回眸
魏能涛
1978年12月26日,中国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大潮的第一波--52名国家公派访问学者乘机离京赴美,揭开了新时期中国内地出国留学教育 新的序幕。时光荏苒,到今年12月底正好25周年整。25年,整整一代人的时光,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出国者有的已功成名就,有的赋闲在家,有的孙子辈已成为留学大军中的一员,中国出国留学教育仍方兴未艾。
新时期的出国留学教育,对2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也是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前进的一道深刻而闪亮的轨迹。
解放思想 开启出国留学大门
中国内地新时期出国留学的兴起,乃系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首倡。这位历经磨难、心怀天下的老人,在1977年复出后,面对国家千疮百孔、百业待兴的局面,在政治、经济上拨乱反正的同时,更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和科学上。教育荒废,科技凋零,人才断层,这制约中国发展的大患,成为他的心病。他多次发表讲话,强调教育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强调人才的重要性。1978年6月,他在清华大学发表讲话说,派留学生要成千成万地派,不要十个八个地派。要做到两个不怕,一是不怕派出去不回来;二是不怕和人家搞到一起,这样才能学到东西。这话现在看是平常,但在当时,却既需要眼光和思想,又需胆略和气魄,因为当时中国政界、思想界极左思潮仍阴霾未散。讲话洋溢着他坦率、大度的风格,称的上是高屋建瓴、振聋发聩,在中国留学教育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实际上,出国留学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正是古代中国开留学教育之滥觞。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自1872年容闳策划的第一批留美幼童起,有志青年,离乡背井,负笈他渡者不绝于途。上个世纪初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留学潮,仅留日学生就有近万人。后虽战乱频仍,出国留学未曾间断,留美学生达数千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第一批公派留学生35人就踏上了征途。到1965年,中国内地共派出留学生10,698人,其中98%是到原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方面是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外交格局使然,但也不能不说与思想认识有关。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文化成果的结晶,以此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政党,理应有容纳百川的胸襟,笑傲天下的自信。但长期以来由于国际共运中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却难以看到这种气度和自信,派遣青年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学习,并不多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的悲哀。1956年中国开始提出向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称的上是思想上的一次大解放,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宽松。但此举此后并未得到更多的认同和发展。到1965年十年间共向英法等国派出留学生几百名,绝大部分是学习语言的,自然科学的只占十分之一。1972年恢复派遣后,到1978年共派出 1,977名。由于当时外交环境的改变,就国别来说,比文革前有所增加,但专业类别甚为单纯,主要是语言生。
邓小平的倡导,旋即化为中国政府的决策,在讲话后不到20天,教育部就提出了《关于加大选派留学生数量的报告》,确定了选派计划,而后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原则和办法,堪称高效。中国此举引起当时外国舆论的广泛关注,“使北京的外交官感到震惊”,他们认为,这“迄今在共产主义世界中尚无先例”,“令人信服地表明(中国的)政治自信心”。
1978年10月,以著名科学家周培源为团长的中国教育代表团和以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理查德.阿特金森为首的美国代表团经过艰苦谈判,达成谅解,双方互派留学生。于是才有了前文提到第一批52名学者赴美,并且是赶在了邓小平访问之前。以此为开端,公派留学之轮开始飞速运转。1979年国家公派1,777人,1980年2,124人,1981年2,922人。到1985年7月,国家选派留学人员已近3万人,分布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另还有相当数量的地方和单位派出的留学人员。
与此同时,讲话也唤醒了千万知识分子、青年学子走出国门、体验不同、塑造自我的梦想。一场人们未曾设想的自费出国留学潮沛然兴起。在这之前,自费留学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陌生多年。从1949年到1978年,以自费留学名义出国的人几乎为零。据记载,1974年一年,北京市公安局只受理了14份申请,还都是以探亲访友的名义办理的。1978年公安部决定正式受理自费留学申请,偌大的上海才有8人申请,其他地方更可想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