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看云识天气.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看云识天气要点

1.语言准确、严密。 说明文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才能给人以正确的、科学的知识。在《看云识天气》一文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又指出“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用语,把“看云识天气”的事理作了限制,起到了准确表达的作用。很好地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层次清楚,有纲有目。 文章先是概述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接下来的第4自然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6自然段介绍云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作结。层次非常清楚,而且文章还有纲有目,如:第2自然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自然段对应第2自然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自然段对应第2自然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 3.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文章一开头几个比喻句写得惟妙惟肖,说明云的形态之多,变化之丰。精彩的拟人句将云写得活灵活现。 4.运用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引用等说明方法。 如作者按照云的不同的光彩,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是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则是运用下定义的方法。“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一些谚语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诸多的说明方法的运用使得文章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 本堂课我通过组织小组之间的竞赛,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本节课的另一个环节是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本篇课文借助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一些资料(包括图片、影像等),加深对看云知识和大气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并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重点 1.学习看云识天气的知识。 2.学习本文的语言美。 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朗读法、观察与联想法、图表概括法。 1.云的图片。 2.台风的图片。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正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其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朱泳燚,1940年春生于上海。 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是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 1.题目是《看云识天气》,那么云具有什么特点?云与天气是什么关系?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 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2.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云?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 课文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每大类下再各细分为四种;按云的光彩也可分为四种。最基本的经验是: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文章第1自然段概述云和天气的关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自然段是第3、4、5自然段的“纲”:“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自然段照应“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将“薄云”又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以及和天气的关系。第4、5自然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则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1.学习第一部分,思考: (1)课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云的“姿态万千”?哪些句子又说明了云的“变化无常”? 八个比喻,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紧扣了“万千”,“刚才还是……一霎间……”紧扣了“变化无常”。 (2)本段的最后一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以“招牌”作比,说明了云是天气的标志,可以看云识天气,引出全文的中心。 2.分析第二部分,思考: (1)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两个层次:第一层(第2~5自然段),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第二层(第6自然段),光彩现象与天气的关系。 (2)根据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