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顶山隧道工程地质说明.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顶山隧道工程地质说明

老顶山隧道工程地质说明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及交通:老顶山隧道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山门村至小罗村。隧道进口位于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山门村,地势平坦,进口里称为DK214+030;隧道出口位于长治市郊区小罗村,地势平坦,出口里程为DK217+471,缺口里成为DK217+471.54;隧道全长3441m,最大埋深约85米,位于DK215+450-DK215+620处,地面高程约1060米。隧道进出口里程附近交通便利,隧道穿越山门村、二龙山村、冀家庄村、小罗村。气象特征: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秋季凉爽,春秋多风,时有沙尘,昼夜温差大,为典型的大陆山区气候。据长治市气象台(1985-2014)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0.1℃,一月份气温-5.3℃,7月份平均气温22.4℃。2005-2014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9.7mm。降水特征为:降水量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2.9﹪,春、冬、秋季的降水量仅占17.1﹪。本区多西北风,最大风速为15.1m/s(2010年4月26日)。霜冻期为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无霜期180天。隧道位于长治市境内,主要气象要素见表1。表1 气象要素表气象要素长治市累年极端最高气温(℃)38.1累年极端最低气温(℃)-21.3历年各月平均气温(℃)10.05最冷月平均气温(℃)-10.5历年年平均降水量(mm)551.7历年年平均蒸发量(mm)1355.7极大风速(m/s)15.2/312土壤最大冻结深度(cm)59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59m。地震动参数根据(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太原至焦作铁路客运专线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II类场地条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VII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区为二区。工程地质特征:地形地貌测区地处长治盆地东侧,区内地形东高西低,由西向东地貌分区明显,为山前冲洪积平原-低中山区。隧址区位于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南部,区内地貌形态为一近北北东走向的低中山脉,东西向均为平原区,隧道中部为低中山区,进口为山前冲洪积平原,出口段为山前坡洪积平原区,隧址区整体地形起伏较大,海拔一般在952.00m-1070m。隧道进口处地面标高约为962.71m,出口处地面高程约为972.97m,最高点位于DK215+520处,地面高程1060米,最低点位于进口山门村,海拔约为962.68m,相对高差约为97m。沿线小里程及大里程地表多被黄土覆盖,基本无基岩出露,中部多为基岩出露。地表植被不太发育,主要以灌木为主。地层岩性隧道区范围内主要分布地层为:上覆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新黄土、粗圆砾土,坡洪积层(Q3dl+PL)新黄土、粗圆砾土、粗角砾土;中更新统洪基层(Q2pl)老黄土、卵石土、碎石土、粗圆砾土、粗角砾土、钙质胶结层;下更新统冲洪积层(Q1al+pl)粉质粘土、粗圆砾土;下伏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2)石灰岩、泥灰岩。现将测区地层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第四系(Q)(1)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新黄土:黄褐色,稍密,稍湿,具有直立性及大孔隙,偶见姜石,具有湿陷性,顶部含植物根系。主要分布于隧址区进口段地表。粗圆砾土:灰白色,稍密,稍湿,主要成分为石灰岩,砾石含量约为65%,一般砾径为20-50mm,充填新黄土。主要分布于隧址区进口段地表。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al+pl)新黄土:黄褐色,稍密,稍湿,具有直立性及大孔隙,偶见姜石,具有湿陷性,顶部含植物根系。主要分布于隧址区出口段地表。粗圆砾土:黄褐色,稍密,稍湿,主要成份为石灰岩,砾石含量约为55%-75%,一般砾径为20-70mm,充填新黄土。主要分布于隧址区出口段地标。粗角砾土:黄褐色,稍密,稍湿,主要成份为石灰岩,砾石含量约为65%,一般砾径为40-60mm,充填新黄土。主要分布于隧址区出口段地表。中更新统洪基层(Q2pl)中更新统地层岩性主要为老黄土。老黄土:褐黄色,硬塑-坚硬,含姜石、碎石、圆砾、角砾。主要分布于测区进出口及出口段。上部具有湿陷性。卵石土:灰褐色,稍密,稍湿,成分主要为石灰岩,一般砾径60-85mm,呈圆棱状,充填砂、黏性土。碎石土:黄褐色,密实,稍湿,成分主要为石灰岩,砾石含量约为70%,一般砾径20-60mm,最大砾径为90mm,有漂石出现。呈尖棱状,充填老黄土。粗圆砾土:黄褐色,密实,稍湿,含姜石,成分主要为石灰岩,砾石含量约为55%-65%,一般砾径为15-50mm,呈圆棱状,充填老黄土。粗角砾土:黄褐色,密实,稍湿,成分主要为石灰岩,一般砾径为20-30mm,最大粒径为50mm,呈尖棱状,充填老黄土。钙质胶结层:灰白色,密实,稍湿,一般砾径为30-60mm,充填老黄土。下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