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专题8第1讲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人教版)
专题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1.表现:
(1)物质生活:
①衣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更是五花八门。;②饮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③住房: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2)风俗习惯:
①维新派倡导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②辛亥革命时期,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大城市中婚丧仪式变得简约文明。;2.原因:
(1)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强烈冲击。
(2)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冲击着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
(3)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和民国政府的推动。;二、新中国的社会生活
1.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
(1)原因: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就业问题,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由于国家底子薄、人口多以及极“左”思想的干扰,人民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2)物质生活: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简单,城市住房拥挤。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需凭票证计划供应,总体生活水平较低。
(3)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2.改革开放以后:
(1)原因: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2)物质生活:
①衣着: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变为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化。
②饮食:到1987年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③住房:城市中高楼鳞次栉比,农民纷纷兴建新房,1995年国家启动了“安居工程”,解决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
④休闲:改革开放以来,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⑤风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考点1:近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1】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解析】D。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结合材料可知南京临时政府虽然下令改变与共和政体不相符合的一些旧称呼,但“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说明被告和法官心里的等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1—2】(2013·北京文综)(节选)计时—记时—纪史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 ;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示例1:19世纪70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活动需要。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握有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掌控,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上述材料表明,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带有殖民色彩。后来它由通商口岸、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展,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标准时间的普及曲折、缓慢。;示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届高考化学(新课标通用版)第一轮必备第18讲《原电池原理》(56ppt).ppt
- 2014届高考化学(新课标通用版)第一轮必备第21讲《化学平衡》(56ppt).ppt
- 2014届高考化学(新课标通用版)第一轮必备第19讲《电解原理》(44ppt).ppt
- 2014届高考化学(新课标通用版)第一轮必备第28讲《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乙酸》(49ppt).ppt
- 2014届高考化学(新课标通用版)第一轮必备第29讲《基本营养物质》(51pt).ppt
- 2014届高考化学(新课标通用版)第一轮必备第27讲《烃-甲烷、乙烯、苯》(76ppt).ppt
- 2014届高考化学(新课标通用版)第一轮必备第33讲《综合实验与探究》(77ppt).ppt
- 2014届高考化学(步步高江苏专用)一轮复习专题九排查落实练十三.ppt
-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考点1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世界多极化趋势.ppt
-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考点1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ppt
- 93J007-1~8 道路(合订本)建筑工程图集 _2.docx
- 06X701 体育建筑专用弱点系统建筑工程图集 .docx
- 05J623-1 钢天窗架建筑构造建筑工程图集 .docx
- 〈S5(二)〉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_2.docx
- 〈S5(二)〉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 _3.docx
- 99D270 35(10)千伏变配电所二次接线(交流操作部分)下建筑工程图集 .docx
- DB37T 5073-2016 建筑工程(建筑设备、安装与节能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 conv_2.docx
- 97D302-2 低压母线分段断路器二次接线建筑工程图集 .docx
- 96D301-1 线槽配线安装建筑工程图集 .docx
- 05MR103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深度图样建筑工程图集 .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