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峰-村官办泥鳅养殖合作社.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戴峰-村官办泥鳅养殖合作社

戴峰:村官办泥鳅养殖合作社  办实事 赢信誉   戴峰,来自泰兴市的一个农村家庭。2008年,他当上了东陈镇徐湾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徐湾社区既没有高效农业,也没有特色养殖,群众收入来源相对单一。戴峰便开始琢磨好项目。搞副业,能致富,可没人带头,我们老百姓不懂技术、又没门路,不好弄。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农民创业的艰难。   走访时,戴峰发现好多农户家门前都有一个半天然养殖池,那是建房时取土垫高宅基地留下的。他和村民们商议,能不能利用这样的先决条件搞鱼类养殖时,村民却认为他不了解农村的生活,还说:门前变池塘,蔬菜无处长,养鱼无钱挣,何苦瞎空忙。   吃了闭门羹后,戴峰创办爱心学校,孩子们眼里的大哥哥逐步被老百姓认可。   选项目 学技术   大学老师推荐他养泥鳅。上网一查,他发现,这个项目投入少,见效快,非常适合农户的家庭养殖,与徐湾社区的实情一拍即合。   就这样,戴峰开始了学习技术之旅三下赣榆。连云港赣榆县家家养泥鳅,戴峰吃住在农家,他不吸烟、不喝酒,但为了能学到泥鳅养殖技术,他自带了烟和酒。三两根烟一发,四五杯酒一喝,泥鳅养殖技术全部套出来了,记满了整整两本子,都是喂养关键以及建池子的技巧。   2008年11月,戴峰带回了第一批泥鳅苗,开始摸索着养。年底上市第一批泥鳅,销售收入10万元。徐湾社区的村民们坐不住了,戴峰成立了如皋市林杰泥鳅养殖合作社,发展了3个种苗基地、14个种苗池、15户农户。   2009年5月,戴峰联合其他8名大学生村官,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特种水产养殖创业园,主要养泥鳅、黑鱼、龙虾等。   找能人 得资金   镇领导划拨了30亩的园区,戴峰开心极了,但这30亩的土地由9家农户承包,其中有8家同意流转,但夹在中间的徐家却怎么也不肯出让。他反复登门做工作,但收效甚微。恰巧这时老徐上六年级的儿子把数学书弄丢了,哪儿也找不着,急得团团转。这时,他突然想到爱心学校,便向戴峰求救。戴峰二话没说,骑上摩托车赶往城区,一连找了4家书店,才买来了课本。风尘仆仆的戴峰感动了老徐,他爽快地说:我信你!那地,我让了!   土地的问题是解决了,可仔细一盘算,总投资要200万元呢,这个钱到哪儿去筹集呢?新婚的妻子拿出了买房的钱15万元;社区里搞建筑的老板徐俊宏拿出了30万元;另一位在外闯荡的能人徐加宏拿出了25万元;市委组织部帮助他贷了10万元。就这样,园区建起来了,2009年7月投苗。   徐湾社区掀起了一股泥鳅热。镇党委补助建池的农户,每平方米10元,实行三包:包种苗、包技术、包销售。戴峰还开创了农民四部曲:农民配料员发动周边的群众挖蚯蚓,2元钱一斤收购;农民收购员50名村民一天就能收购上千斤的泥鳅;农民饲养员聘请了2名管理员、4名饲养员,人均年薪1万元;农民销售员4名运输业的农民把泥鳅销往上海、苏州等地。这一系列的环节,解决了近200户的收入问题,真正实现了同创业、共致富。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1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