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人名的“字”和儒家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汉人名的“字”与儒家思想   摘 要:儒学兴起于春秋时代,在西汉时期被确立为封建统治思想。儒家学说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人在取名时,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名中的词汇受到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而两汉人名的“字”便以体现儒家思想的字眼入名,比如“祖、宗、德、孝、仁、义”等等,影响深远的儒家文化,一直都影响着人们取名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名”与“字”;宗法观念;入世思想;道德体系;德行操守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09)03-113-03      一 、两汉人名中“字”的用字与儒家思想的宗法观念      汉代人名中的字与儒家宗法观念有密切的关系,突出表现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方面。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宋,吾得而使诸?’”(《论语?颜渊》)两汉时人重视君臣关系、父子关系等宗法关系,表现在人名用字方面就更加明显,比如在两汉文人的字中“君、卿、祖、宗、孙”等俯拾皆是。如卿,古代的高官名、爵位名,在公之下,大夫之上。两汉时人的理想就是位至公卿之上,仕宦显达,深受儒家文化中积极的入世思想的影响。   儒家文化其根本的立足点是家,是人与人的关系,儒家文化强调的是家,以家来获得人心的安静和以家为核心来组织生活与生产,把家不断地延伸和泛化,以家来治国,把国当做家。因此才有成家立业、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家国,忠义孝悌、大一统等观念。在儒家文化中,宗族概念相当明确,儒家提倡要尊重宗族、光大宗族,这种宗族文化和儒家文化珠联璧合,一直延绵至今。在两汉人的心目中宗族的地位同样是不可小视的,他们在“字”中往往体现出这种观念,如何邵字敬祖、张先字始宗、何遵字思祖、陶谦字公祖、韩浩字元嗣、袁璨字仪祖、曹宇字彭祖、裴黎字伯宗、陆影字敬宗、张休字叔嗣、韦翟字弘嗣、陈祗字奉宗、周虎字彦祖、李云字行祖、巴肃字恭祖、羊渉字嗣祖、郭太字林宗、范晔字蔚宗、耿恭字伯宗、童慎字汉宗等等。“祖、宗、嗣”等词语在两汉人名中高频率的出现不仅弘扬了儒家文化和宗族文化,而且对汉语词汇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宗族、祖宗、后嗣等词语一直流传至今,在历代的人名中这些字眼仍在使用,如史达祖、吴彦祖等等。   我国从周代开始便在人名中使用“伯仲叔季”来表示排行,如孔子,字仲尼,因他排行老二,其兄孟皮字伯尼,排行老大。还有直接用伯仲叔季命名的,如管仲。正所谓长幼有序,在儒家文化表现的更突出,两汉时期用人名来表示排行已相当普遍,这也是儒家宗法观念的表现之一,“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可见儒家文化相当重视长幼之序,因此在起名时“伯仲叔季”经常出现在一个人的字里面。如夏侯霸字仲权、王修字叔治、鲍勋字叔业、何夔字叔龙、常林字伯槐、赵严字伯然、文聘字仲业、孙观字仲台、满宠字伯宁、田经字仲武、郭培字仲南、王基字伯舆、张承字仲嗣、彭宠字伯通、孟敏字叔达、张皓字叔明、杜根字伯坚等。自从汉以后,人名中的伯仲叔季开始固定下来表示排行,后代人一直都延续这种用法,比如 孙权字仲谋、陈第字季立、阮元字伯元、罗振玉字叔蕴等等。同时,这种方法也将我过古代的起名的方法一直延续下来。   此外,儒家文化的宗法观念还表现在孝文化上,“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孝在儒家文化中主要指孝敬父母、长辈,如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虽曰未学,吾谓之学也。”(《论语?学而》)孝敬侍奉父母是作为文人学习内容之一的事情,这在两汉文人的名字中孝字很常见,例如,岑洷字公孝、曹仁字子孝、毛介字孝先、郭嘉字奉孝、全慈字孝仁、陈震字孝起、孟光字孝裕、法正字孝直、孙和字子孝、顾邵字孝则、丁洪字孝公、张湛字子孝、李南字孝山、冯鲂字孝孙等等,孝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而自此以来,孝悌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今天的人名中不乏孝字,如吴孝宗、程孝祖等等。      二、 两汉人名字中的用字与儒家的入世思想      儒家文化是一种积极的入世思想,是实用主义的哲学。它所关注的是社会和人生,引导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社会和个人价值。春秋战国时期的文人(士)以天下为己任,体察民生疾苦,积极地参与社会变革,为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个体生命价值而呼号奔走。两汉文人也大都怀有积极的入世理想,有着高昂的政治抱负。   “达”,《说文解字?辵部》“达,行不相遇也。从辵,羍声。”表示道路通畅,到后来词汇发展,表示显达。如《孟子?尽心上》“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文化中的“达”不仅是经济上的富裕,更是仕途的顺畅和发达。例如,司马朗字伯达、任俊字伯达、孔礼字德达、黄朗字文达、向朗字巨达、来敏字敬达、孙邻字公达、李通字文达、孟敏字叔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