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转录病毒 教学要求 (一)掌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二)熟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与免疫性。 一组含有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RNA病毒。 共同特性 ①球形,直径为80~120 nm,包膜表面有刺突。 ②基因组有两条相同的单正链RNA*,病毒体含 反转录酶和整合酶。 ③复制有独特的反转录过程,病毒DNA整合到 细胞DNA中,构成前病毒。 ④成熟病毒以芽生方式释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AIDS——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HIV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速度惊人 2006年全球新增HIV感染者430万,HIV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 2006年根据最新评估结果,中国现有HIV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 一、生物学性状 1. HIV的形态学特征 *gp120 病毒的表面糖蛋白,与病毒吸附 有关,有中和抗原位位点,能刺激机 体产生中和抗体,易发生变异,有利 于病毒逃避免疫清除。*gp41 为跨膜蛋白,介导病毒包膜与宿 主细胞膜的融合。 变 异 性 *HIV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它的高度变异性*,HIV的反转录酶无校正功能、错配性高是导致HIV基因频繁变异的重要因素。 抵 抗 力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 *一般化学消毒剂处理10~30 min,可灭活病毒。 *高压灭菌121℃ 20 min,或者煮沸100℃ 20 min均可灭活病毒。 *病毒在20~22℃液体环境下可存活15天;在37℃可存活10~15天;在冷冻血制品中须68℃加热72 h才能保证灭活病毒。 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传染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 (2)主要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是HIV的主要传播方式,性活跃人群(包含同性恋和异性恋者)是高危人群。 2.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器官移植、注射等方式传播,静脉毒品成瘾者是高危人群。 3.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等方式传播,其中胎儿经胎盘感染最多见。 我国的传播特点 (1)吸毒、性传播和采供血途径传播并存 (2)经性传播途径呈上升趋势 (3)自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2、致病机制 (3)细胞受体: CD4分子 2、致病机制 (4)HIV借助于gp120与上述细胞受体结合,gp41融合肽暴露,介导膜融合,使病毒侵入细胞。 (5)受感染的CD4 T细胞被溶解破坏,T细胞数量的进行性减少和功能丧失,导致免疫功能缺陷。 (6)HIV损伤CD4 T细胞的机制: ①导致CD4 T细胞融合,最终导致细胞的溶 解; ②CTL对CD4 T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抗体 介导的ADCC作用,NK细胞的杀伤作用; ③诱导CD4 T细胞细胞凋亡; ④HIV复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抑 制细胞正常的生物合成; ⑤HIV可作为超抗原激活大量CD4 T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表达少量CD4分子)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感染后不被溶解,长期携带HIV,使病毒向其他组织播散。 临床特点 *潜伏期长,大约10年左右。 *临床感染过程分为4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约2~3-12周 2.无症状潜伏期:10年左右(3-8);抗体阳性 3.AIDS相关综合征:开始出现症状 4.免疫缺陷期:典型AIDS期——合并机会致病菌感染和AIDS相关恶性肿瘤。 Kaposi肉瘤 CMV感染 白假丝酵母菌 感染(肺和痰液) *细胞内病毒的清除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可限制病毒感染,但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并随疾病进展而下降 *病毒抗原频繁变异逃避了免疫清除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检测目的 ①AIDS的诊断; ②指导抗病毒药物的治疗; ③筛查和确认HIV感染者,以阻断 HIV的传播途径。 *检测病毒抗体:ELISA筛查,Western blot确认 *检测病毒抗原:检测HIV p24抗原早期 辅助诊断 *检测病毒核酸:定量RT-PCR *病毒分离:特征性细胞病变为融合细胞 1.治疗HIV感染的药物 *核苷类似物(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蛋白酶抑制剂(英迪纳瓦);非核苷类似物抑制剂(奈韦拉平NVP)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al therapy, HAART)。 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安全论文2000字范文(精选5篇).docx VIP
- 用电检查员技能培训课件—三相四线计量装置错接线分析及操作.pptx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pptx
-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红色革命故事学习PPT.pptx VIP
- 心理健康指导师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 电子基础培训介绍.pptx VIP
- 离心式压缩机培训PPT.pptx VIP
- 犯罪心理学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pdf
- SLT 631.1-2025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第1部分:土石方工程.docx
- 高考历史判断题练习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