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物安全讲课.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安全讲课详解

实验室的标本接收与传递 标本在设施内的传递 为了避免意外泄漏或溢出,应当使用盒子等二级容器,并将其固定在架子上使装有标本的容器保持直立。二级容器可以是金属或塑料制品,应该可以耐高压灭菌或耐受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密封口最好有一个垫圈,要定期清除污染。 实验室的标本接收与传递 标本接收 始终遵循标准防护方法,所有操作均要戴手套 需要接收大量标本的实验室应当安排专门的房 间或空间。 实验室的标本接收与传递 打开包装 应当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标本管。 必须戴手套。 打开标本管时,应用纸或纱布抓住塞子以防止 喷溅。 真空管:开盖机器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处理 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卫生部令《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卫生部文件《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什么是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 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要 点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包装物:防渗漏、防锐器穿透,明显标识和警示说明 医疗废物储存设备:定期消毒 医疗废物制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前应就地消毒 废弃物处理的原则 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在实验室采取规定程序进行有效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按规定的方式包裹,以便就地焚烧或运送到其他规定点焚烧处理。 避免处理过程中人员受到伤害或环境被破坏。 废弃物暂时贮存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天。应当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相关废弃物交由符合资质条件的机构集中处置 废弃物的处理和丢弃程序 首先鉴别分类: 可重复使用的非污染性物品 污染性锐器----注射针头、手术刀、刀及碎玻璃; 通过高压灭菌和清洗来清除污染后重复或再使用的污染材料 高压灭菌后丢弃的污染材料 直接焚烧的污染材料 锐器-----利器盒,尽量使用非玻璃制品,用一次性用品 直接焚烧的污染材料-----放置在防渗漏的容器,并套上黄色污物袋 应在每个工作台上放置盛放废弃物的容器 处理 实验废弃物处置要求 实验器材和废弃物处置应由专人负责 实验室所有污染的实验器材和废弃物应经灭菌消毒后才能拿出实验室 实验室污水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实验室应对相关医疗废弃物处置进行登记,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高压灭菌器 谢谢!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与标本管理 标本的运送 废弃物处理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管理的意义 1979年,前苏联乌拉尔南部的大工业城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生物武器实验室发生爆炸,约10公斤的炭疽芽孢粉剂泄露,爆炸释放出大量的细菌毒雾,造成附近1000多人发病,数百人死亡。 2001年,在英国波布特莱尔实验室东北方向50公里的布伦特伍德地区首先发生了口蹄疫。据分析,口蹄疫病毒很可能就是从波布特莱尔实验室里泄漏出来,经过空气传播到布特伍德的地区,从而造成了大规模的口蹄疫爆发。 2004,SARS实验室事件 新疆“扎针”事件 “血浆烧花”事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类 重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一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生物恐怖事件 后果 菌(毒)种和样本遗失、泄漏、发生实验室感染或引起传染病的传播——承担相应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1985年《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3年《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 2004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005年《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2006年《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2006年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藏 实验室不得存放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 国家规定的甲、乙类传染病的细菌(从病人标本分离),本实验室不能保存,应立即销毁。 实验室只能保存与工作和研究相关的涉及生物安全II级以下的菌种。包括病人身上分离到的常见的病原菌如大肠埃希氏菌等,质控标准菌株。 布氏杆菌 鼻疽假单胞菌 土拉热弗朗西丝菌 粗球孢子菌 马皮疽组织胞浆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 巴西副球孢子菌 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管 专人负责,双人双锁 建立所保藏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名录清单。 保藏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应设立专册(卡),详细记录名称、编号、来源、鉴定的日期和结果、鉴定者、所用的培养基、保藏的方法、传代次数等。 菌种的存放和领取要有登记。 菌种保藏方法 传代培养法:斜面、半固体等穿刺培养后,置4-8℃保存,弧菌可置15 ℃保存。一般不超过3个月。 液体石蜡覆盖法:斜面、半固体等穿刺培养后,覆盖1c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