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2章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章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概述 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殖并最终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免疫效应作用的过程称为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 B细胞识别的抗原包括TD-Ag和TI-Ag, B细胞对TD-Ag的应答需要Th细胞的帮助。 第1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一、B细胞应答的诱导 1、 B 细胞对TD 抗原的识别 (1)BCR识别抗原的特点 与TCR不同,BCR识别抗原不需要APC处理提呈,也没有MHC限制,而是直接识别天然抗原表位。 生物学意义: 启动B细胞活化第一信号; B细胞属专职APC,BCR通过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可将其内化并降解为肽段,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继而向抗原特异性Th细胞提呈抗原,获得其辅助。 (2)B细胞和Th细胞的联合识别 Th细胞辅助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前提是:Th细胞所识别的肽段来自被B细胞识别并内化和提呈的抗原。 即Th细胞和B细胞分别识别同一抗原的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 联合识别的意义 A、机体维持自身耐受的重要机制: 虽然自身反应性B细胞能识别自身抗原,但体内自身反应性Th细胞易产生耐受,由于缺乏Th细胞辅助,机体不对自身抗原产生应答; B、制备半抗原-载体交联疫苗的依据 半抗原缺乏T细胞表位,仅能被B细胞识别,不能被T细胞识别,不能诱导抗体应答。若将半抗原与蛋白载体偶联,即可被T细胞联合识别,从而产生抗半抗原的抗体。 C、设计TI抗原疫苗的理论基础 TI抗原(多糖)不能被T细胞识别,故不能诱导免疫记忆,也不能直接作为疫苗。 若将多糖与外源性蛋白(如破伤风类毒素)偶联,概疫苗即能被T细胞和B细胞联合识别,使多糖特异性B细胞获得类毒素抗原特异性Th细胞辅助,产生抗多糖的抗体应答和免疫记忆。 2、Th 细胞对B 细胞应答的辅助作用 (1)特异性 Th细胞活化 (2)B细胞与 Th细胞细胞间相互作用 (2)B细胞与 Th细胞细胞间相互作用 二、特异性B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1、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1)B细胞活化第一信号 (1)B细胞活化第一信号 (2)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2、细胞因子参与B细胞活化与增殖 3、活化细胞因子的转归 一部分活化的B细胞迁移至淋巴组织髓质,继续增值分化为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而发挥即刻防御作用; 另一部分活化的B细胞迁移至附近的B细胞区(即初级淋巴滤泡),继续增值并形成生发中心(次级淋巴滤泡),在初次应答后期、慢性感染或再次感染中发挥作用。 三、活化的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分化与成熟 1、生发中心的形成 生发中心的意义 生发中心为B细胞提供适合分化、发育的微环境: 生发中心的FDC表达Fc受体和补体受体,可将抗原和免疫复合物长期滞留在表面,从而持续向B细胞提供抗原信号; B细胞作为APC,可维持Th细胞活化,后者表达CD40L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又可辅助B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 2、B细胞分化和成熟的机制 (1)体细胞高频突变(somatic hypermutation) Ig重链和轻链V区基因的体细胞突变率极高,每次细胞分裂有50%B细胞BCR突变。 (2)Ig亲和力成熟(affinity maturation) 由于Ig体细胞突变,导致BCR的特异性或亲和力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多样性B细胞克隆。 其中多数B细胞克隆发生凋亡被清除,极少数能与抗原高亲和力结合的B细胞择进入下一路增殖、突变。 如此经过反复选择,仅1个或几个高亲和力BCR的特异性B细胞克隆得以存活,其中部分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高亲和力抗体,另一部分分化为记忆性B细胞,并离开生发中心。 (3)抗原受体编辑(receptor editing) 在骨髓中B 细胞发育成熟的过程中,V(D)和J 基因节段的重排是随机发生的,因而有可能产生能与自身抗原应答的B 细胞克隆,或产生无功能性的抗原受体的B 细胞克隆。 在生发中心中,某些产生自身抗原应答的B细胞可发生V(D)J 基因二次重排,使其修正为针对非自身抗原。 (4)抗体类别转换(class switch) B 细胞在IgV 基因重排完成后,其子代细胞均表达同一个Ig V 基因,但Ig C基因(恒定区基因)的表达在子代细胞受抗原刺激而成熟并增殖的过程中是可变的。 每个B 细胞开始时一般均表达IgM,在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IgM。但随后即可表达和产生IgG、IgA 或IgE,尽管其Ig V 不发生改变。 抗体类别转换的因素 A、抗原种类和免疫途径 类别转换主要发生在TD抗原诱发的抗体反应 抗原种类 蛋白抗原主要诱导向IgG转换; 蠕虫等变应原主要诱导向IgE转换; 免疫途径 口服抗原易诱导IgA产生; 皮内皮下免疫则易产生IgG。 B、细胞因子 Ig 同种型转换在抗原诱导下发生,并接受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节。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