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害行动及其表现形式
危害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在自己的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举止或活动。具体包括以下三点:首先,危害行为是人的身体举止或活动,包括积极活动与消极活动。这一点是危害行为的客观要素,这样就将单纯的思想排除在危害行为之外。其次,危害行为是人的意识支配的产物,这是危害行为的主观要素,这样就排除了无意识的身体举动。如人在睡梦中或精神错乱中的举动、因不能预见或不能抗拒所导致的举动、某些突然受到外界刺激而作出的本能性条件反射动作等。最后,危害行为必然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危害行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作为与不作为。作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身体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不作为是指负有特定作为义务的行为人能够履行该种义务而不履行义务。在我国的刑法中,绝大多数犯罪由作为构成的,也有少数犯罪只能由不作为构成,而有些犯罪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
不作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客观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下面就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2007年5月25日中午,17岁的周某在湖州市南浔区安达码头附近盗窃自行车的时候,被失主颜某等三人抓住,并遭到三人殴打。周某挣脱后,逃上停靠在码头的大货船。颜某等三人也跳上船对周某继续围追。虽然周某游泳技术和体力不行,但眼看无处可逃,就跳入河中,并向河对岸游去。游出数米后,周某感到力不从心只好往回游,最终因体力不支沉没死亡。周某在水中划水挣扎的整个过程中,失主颜某等人“袖手旁观”,没有采取抢救措施,直到确认周某沉入河底。案发后,颜某等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日前,南浔区法院通过开庭审理,认为失主颜某等三人的行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一审分别判处颜某等三人有期徒刑三年零九个月、三年零三个月和三年缓刑四年。宣判后,三人没有提出上诉。这样的判决结果一宣布,在当地立即引发不少争议,有的人认为这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有的人认为对失主等人的处罚过重,而不少法学专业人士认为,判决未必完全合乎法理,再一次凸显我国法律对“先行行为”以及由此类责任行为引出的“不作为犯罪”界定上的模糊。
因为颜某开始是失主,是盗窃的受害人,最后却变成了故意杀人的加害人,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许多人觉得不能理解。有网友说:法律应该惩处坏人恶行,应该保护好人,约束人们不干坏事。按照此判决,失主都不能追小偷了,这不就倡导了另一种风气了么?同时也有网友提出小偷跳河是否有必要的问题。还有网友说:殴打小偷固然不对,但小偷跳入河中是自主行为,小偷的“跳”与失主的“打”并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即失主“打”并不必然带来小偷“跳”,小偷还可以有其他选择,比如请求失主原谅或跟失主一起找公安部门解决,因此小偷的“死”与失主的“打”并无因果关系。另有网友质疑:下水救人有难度,搞不好要把自己的命搭上,让失主下水救人,要求是不是高了?同情周某的网友也不少:比如有的说,难道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就一定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有媒体评论说,追打小偷的“道理”在坏人落水挣扎时就失效了,眼睁睁看着别人绝望地死去,是残忍的、不人道的。一个人生命的代价,不能因做了坏事而有所贬损。
我认为本案焦点在于“不作为犯罪”的认定——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的义务而未履行,进而造成危害结果的,则构成不作为犯罪。法律义务有三类:一是法律规定义务,如夫妻之间;二是职务义务,如医患之间;三是先行义务,即“先行行为”对行为后果具有法律责任和义务。本案中追打小偷导致其落水,是否产生了救助的法律义务?
解析一:受害人、被害人、加害人的区别
首先在本案中有一些法律术语是应当搞清的。比如,“这个判决引起的社会反响较大。因为颜某开始是失主,是盗窃的受害人,最后却变成了故意杀人的加害人…”这段话里的“受害人”和“加害人”就是内容不同的法律术语。应当说明的是,上述这段话里把失主颜某说成是“受害人”,这种提法严格的讲是不符合法律术语的,因为本案的性质属于刑事案件,而刑事案件中的受害方或者受害者应称“被害人”,不称“受害人”。下面分别谈谈受害人、被害人、加害人的概念和区别。
受害人是指权利受到侵害的自然人,多用于民事案件中。民法上侵权行为法把受害人分为直接受害人和间接受害人。前者指权利或利益被侵害之人,亦即直接遭受侵害行为之人;而后者指因直接受害人受到侵害而也受到损害的人,例如在直接受害人伤残时,丧失抚养权利之人及精神上受有痛苦之人就是此情况。被害人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被害人,既包括刑事诉讼中自诉案件的被害人,也包括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案件的被害人。狭义上的被害人,仅指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属于当事人之一,居于原告人地位。加害人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九年级数学备课组任务计划2012.doc
- 九年级字词整顿.doc
- 九年级语文教授教化计划.doc
- 九江供电局现实操纵题.doc
- 九江供电局现实操纵题1.doc
- 九院公司中层干部竞聘上岗.doc
- 九阴真经洛阳棋谱大全.pdf
- 九项分离1.doc
- 九阴真经金陵棋谱大全.pdf
- 中象计算机博弈关键技术分析.ppt
- 2025江浙沪居民睡眠健康小调研报告.pdf
-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docx
- 团委活动方案(拓展).docx
- 汽车智能驾驶行业深度报告:端到端与AI共振,智驾平权开启新时代.pdf
- 小核酸行业深度:技术平台和适应症不断验证,迎来销售和临床密集兑现期-华福证券-2025.3.31-65页.docx
- 医药生物行业医疗AI专题报告二多组学篇AI技术驱动精准诊断实现重要突破-25031440页.docx
- CXO行业系列报告三寒冬已过行业需求逐步回暖-25031430页.docx
- 全国租赁市场报告2025年3月_可搜索.pdf
- 玩具行业“情绪经济”专题:创新玩法+IP赋能,重新定义玩具-华鑫证券-2025.docx
- 医疗保健行业PCAB抑制剂药物深度报告抑酸药物市场空间广阔PCAB抑制剂大有可为-25.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