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唱法女高音声区分类大的设想.docVIP

关于民族唱法女高音声区分类大的设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民族唱法女高音声区分类的设想 摘要:本文从一个演唱者与教学者的角度出发,对民族唱法女高音的分类提出了大胆的设想,按照美声唱法的科学分类方式,将民族唱法分为:花腔式民族女高、抒情式民族女高及传统式民族女高。尽管有不足之处,但还是希望此设想的提出能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关键字:民族唱法女高音 声区分类 科学分类 笔者从教多年,从一个学习者到一个教育者,一直都对民族唱法抱有浓厚的兴趣。现代的民族唱法以宋祖英、彭丽媛、王丽达等众多歌唱家为代表,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然而,随着民族唱法的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女高音这一概念从美声唱法中渐渐被植入民族唱法,且对于民族唱法女高音声区分类的想法与欲求也越来越明显。 一、寻求发展是民族唱法女高音声区分类的需求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般老百姓总认为民族唱法是种古老的行当,其实不然。民族唱法实际上是二十世纪初在新音乐运动时期脱胎于中国传统民歌唱法、戏曲唱法而产生的一种带有明显时代性特征的演唱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作为新生力量的民族唱法一直在吸收和借鉴其他唱法的优势,尤其是对美声唱法的许多技巧的借鉴特别明显。 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需要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再由理论来指导其更好的发展。一直以来,民族唱法的发展备受争论,同时其定义笼统、含混,人们往往仅凭感觉做评断,使得对于民族唱法女高音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这无疑阻碍了众多演唱者的发展。而对学习者来说,对声音概念的笼统理解也不足以成就其风格。 另外,现代声乐教育者们常批判民族唱法“千人一腔”、“千人一面”,演唱者的声音概念、表演方式、舞台风格和服装搭配基本走向同一化。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元的,其中忽视声区分类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此,对民族女高音的声区进行分类,无疑将有利于民族唱法系统、科学的发展。 二、将声区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 在这里,笔者通过类比的方式,希望从美声唱法中找到一定的灵感。在提出我的设想之前,我们先从以下表格中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 表一 美声唱法女高音的声区分类 表二 美声唱法女高音各声区分类的主要特点 类型 声音特点 音域范围 代表人物与作品 抒情女高音 中规中矩,柔美婉约 c1-c3,?e3 弗蕾妮,《人们叫我咪咪》 花腔女高音 灵动轻巧,华丽高亢 c1-f3, b3 曹秀美,《多奇怪,他也许是我可望见到的人》 戏剧女高音 排山倒海的戏剧张力 c-c3,?e3 普莱斯,《祝你胜利归来》 全能女高音 具有跨越花腔、抒情、戏剧的能力 c-f3,b3 卡拉斯,《贞洁女神》 注:逗号后的音域一般是指技巧极好的歌唱者所能达到的音域。 表三 花腔女高音的声区细分及其特点 类型 声音特点 代表人物与作品 轻型花腔 最为华彩多变,在超高音域里游刃有余,如鸟鸣般清脆悦耳 巴特尔,《威尼斯狂欢节》 抒情花腔 带有更浓厚的情感色彩,即富有抒情性,有具备花腔演唱能力 安娜·莫芙,《我愿生活在美梦在》 戏剧花腔 花腔有更多的金属色彩,戏剧性张力大于其他类型 达姆娆,《复仇的痛苦》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美声唱法的声区分类主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以生理机构和物理发声原则为基础,对于不同的发声器官进行归类。其中音域、音色、音质、音强等是重要的判断标志。因此,美声唱法的分类以先天的声音条件为基础,结合后天的发声方法的学习共同构成判断其声区声种的依据。 三、民族唱法女高音的声区分类设想。 与美声唱法一样,民族唱法的女高音同样存在着音域、音色、音质、音强上的区别,由于后天的学习中过分的强调了某种“同一化”的声音,使得演唱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和学习了同样的声音,并形成教条式的审美观。 在翻阅我国音乐史料的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高超的演唱技巧并非西方歌唱家的专利,在《老残游记》中与这样一段记载:“忽羯鈘一声,歌喉遂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者,忽高忽低,其中转换腔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内,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之十数句之后,渐渐越唱越高,忽而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口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近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回叠之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声飞起,即有天限声音俱来并发……” 刘鹗这一段传神的描述中俨然描绘出一个非常优秀的轻型花腔女高音形象。而且,近些年我国国内越来越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