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专题 ——修辞手法鉴赏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以水喻愁,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用夸张的手法写愁思的深重。 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 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双关、叠词(反复)、互文等; (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三)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四)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单句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二)对句互文 所谓对句互文,就是指下句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与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 (五)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六)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 (七)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其作用有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八)双关:在有些诗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九)排比:表现为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十)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 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庾信《春赋》) 常见修辞手法设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某一修辞手法的? 答题思路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 典型例题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一) 作者将“南风”人格化,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自己的旧相识南风偷偷的推开门户,顽皮的翻着书。(步骤二) 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步骤三)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提问: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实战演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