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中式”建筑风格课件
“新中式”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是指建筑在功能和外观形态方面所反映出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形态构成、空间组合、建筑饰样等方面所显现出的艺术氛围。建筑风格不仅受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材料和技术等的制约而且受设计者的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宫殿建筑,其平面严谨对称,主次分明,砖墙木梁架结构,飞檐、斗棋、藻井和雕梁画栋等形成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1.中国建筑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建筑的历史一般分为古代建筑史,近代建筑史和现代建筑史三部分。古代部分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发展历程。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我国建筑风格形成并稳固下来的主要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在汉朝基本形成,到了唐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明清时期的建筑,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高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结束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中国建筑也随之转入近代时期。由于外来文化的入侵,建筑风格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中国的建筑师一方面探索西方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对现代主义建筑提出挑战。出现了中西混合式、洋楼、中国传统复兴式以及现代式等多种建筑风格。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建筑进入现代时期。前期主张民族形式,反对国际式——现代主义建筑。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建筑师、建筑材料、新兴技术的涌入,以及政治思想的解放,现代主义建筑开始盛行,建筑风格趋于多样化。有“花园洋房”、“欧陆风”、“北美风”,也有纯粹的模仿传统建筑。让人欣慰的是中国传统建筑在继承和创新基础有了新的探索和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优秀建筑,逐步形成了具有独具特色的“新中式”建筑风格。
2.对传统建筑的基本认识
2.1 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
在整体造型上,建筑物一般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下部设台基,中间是以木材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屋身,上部是翼状伸展的大屋顶(如图1)。屋顶在传统建筑中占极其重要的位置。屋顶的形式多样,而且与等级有关。在平面布置上围绕着一个或若干庭院或天井建造。庭院大小有主次,形状有方形和长条形的变化。庭院空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粹所在。传统建筑在建筑细部上着重用笔,颇费心机。斗棋的运用是传统建筑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斗棋不仅是承重构件,也是重要的装饰构件。在木结构构件交接外露部分做装饰,梁头做成“蚂蚱头”,额枋出头做成“霸王拳”,昂的下端做成“昂嘴”。屋架运用举折(举架),形成缓和的屋面曲线。一是美观,二是有利于屋面的排水。在建筑材料上,大量使用琉璃瓦、砖、石、木,其上有精美的雕刻。朱红色,灰色是传统建筑的主要色彩。朱红色、黄颜色主要用于皇家建筑形制,以体现尊贵和奢华。
传统建筑在建筑结构、建筑装饰以及实用性方面寻求完美的结合,构件的功能往往具有多重性,把材料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在斗棋的运用方面,屋架的举折则是较好的佐证。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采用骨架承重,骨架承重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民间传有“墙倒屋不塌”的说法。承载的性能类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它们的区别只在于使用的材料。传统建筑的缺点主要是材料以木材为主,耐久性、防火性差。
2.2建筑的地域性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的自然气候差异较大,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因此传统建筑的地域性也是一大特点。北京四合院、苏州私家园林、安徽徽派民居、上海弄堂、云南傣家竹楼??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建筑。北方的建筑为了抵御严寒,往往厚重、密实、围合。而南方气候多雨、炎热、潮湿,建筑风格则轻巧、灵动、开敞。因此传统建筑是多种建筑风格的综合,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其中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
3.“新中式”建筑的表现形式
“新中式”建筑主要通过现代建筑材料和设计手法修正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外观上虽然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建筑的神韵和精髓。空间结构上有意遵循传统建筑的布局格式,延续传统建筑一贯采用的覆瓦坡屋顶。而且根据地域特色吸收了当地的建筑形式及色彩,自成特色。体现新风貌,突显中国文化韵味。
3.1 空间组合
在建筑的空间组合上,取传统建筑的精华。“新中式”建筑在空间设计上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打破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弊端。“院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更像是一个大而开放的起居厅。“新中式”建筑重视庭院空间的布局,形式比较多样而且开放或下沉设在半地下,或抬高放在屋顶形成“屋顶花园”。万科第五园(如图2)是万科集团在深圳市龙岗区的一个住宅项目,在整体空间布局上继承并发扬了传统居住空间的文化内涵。整个住区的布局是由中央景观带分隔而成的两个大的“院落”组成,一条半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6章_汽车照明信号系统__汽车电气设备(第2版)凌永成_电子课件详解.ppt
- 第6章VSAT通信网详解.ppt
- 第6章功能指令详解.ppt
- “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的解读考试题及答案2课件.doc
- “世界读书日”课件.ppt
- 第6章厌氧生物处理详解.ppt
- 第6章员工招聘详解.ppt
- “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的解读试题及答案(95分)课件.doc
- “十三五规划解读”试卷及标准答案(共5套满分卷)课件.docx
- “两学一做”宣传PPT课件.pptx
- 2025年幼儿园大班常规工作计划.docx
- 初三入团申请书600字2025年5篇.docx
- 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入库考试试卷(2025.3.26).doc
- 标题--2026-2026学年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英语译林版:选修七 Unit 4 Public transport.doc
- 2025庆祝教师节的优秀学生作文400字.docx
- 2025幼儿园国庆节72周年教案.docx
- 2025高三老师高考寄语_老师的高考寄语.docx
- 2025最新转正申请书范文5篇.docx
- 中班欢庆2025重阳节主题教案.docx
- 关于修订下发《电仪分厂创建安全合格班组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2025.1.12】[1].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