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向老子问道》导课件
一个人内在的空虚与茫然,主要原因就是忘记与自己的灵魂互动,使生命碎裂而无法整合。 ——傅佩荣 聆听傅佩荣《向老子问道》 我读经典读书汇报 关于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 问道者的生平 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皆有成就。近三十年都在研究哲学,近二十年都在研究国学。二十三四岁开始学中国的哲学,进入台大哲学研究所,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40岁以前接触的都是儒家的思想,40岁以后开始潜心研究道家思想,50岁以后致力于研究《易经》。 问道 知道 合于道 台湾《民生报》评选为大学最热门教授。获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教学特优奖。《成功人生》获台湾最高文艺奖,《儒道天论发微》获中正文化奖。至今在台出版《哲学与人生》、《儒道天论发微》、《儒家哲学新论》、《易经入门》、《国学的天空》、《西方哲学史》等专业著作逾百种。 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它没有内容;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哲学与人生配合起来,用很扼要的方式把人生做一个总结式的说明,然后对于自己未来才会有一些的参考价值。 学哲学 读经典 悟人生 哲学是人生的经济学,你学了哲学人生就会变得很有效率,不会花时间在那些细微末节的烦恼上,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这样的人生比较清爽,也是比较让人家羡慕的。 学哲学 读经典 悟人生 读书的用处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心灵的必需品。若不读书,心灵迟早会有饥渴之感,这种感觉是没有速食产品可以化解的。 入门须正,境界须高。 读书就要读好书,最好的书就是经典。 ? 所谓经典:经者常也,典者范也。因此,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 读经典,读人生,读社会,读智慧! 开卷有益,做一个专、通、雅的人! 学哲学 读经典 悟人生 30岁之前要读儒家,40岁之后读道家,50岁左右读《易经》。因为30岁以前你投入社会,准备成家立业,一定要非常积极地面对人生,当然要学儒家。从40开始一定要学道家,因为到那个时候你已对人间冷暖、人性善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应该用道家的智慧将人生看成一个整体,要逍遥一些。50岁左右则要读《易经》,学会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学哲学 读经典 悟人生 主题一、面对天下大乱 第一讲:虚无主义的危机第二讲:与儒家的三点差异第三讲:从认知提升到智慧 主题二、“道”的深刻含义 第四讲:“道”是什么?第五讲:“道”与“德”的配合第六讲:从“道”来看万物 傅佩荣所问之道: 问道 知道 合于道 主题三、圣人无心而为 第七讲:圣人的定位第八讲:圣人的表现第九讲:圣人的榜样 主题四、三宝足以安身 第十讲 慈:慈爱对待人与物第十一讲 俭:节俭珍惜万物第十二讲:不敢为天下先? 傅佩荣所问之道: 问道 知道 合于道 老子之道…… 道是“始”,是万事万物本源;是自然、自在的存在,是那种无法描述,却可推动世界万物运转的混沌力量。 道是“常”,是万物变化多端背后的“不变”。是规律,是所有的存在都必须依从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道是“无”,人的肉眼虽无法企及,但却真实的存在,是万事万物的灵魂。 道是“一”,世间的一切存在的本质,始终如一,区别只在现象。 万变幻象之本 老子的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道之质,即化生为万物的原物质。 二是道之性,即这原物质化生的万物演化时所遵循的基本法则。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 无为无不为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 “道”营造了宜于万物生长的环境,万物顺应环境而形成的天性自然生长,“道”从不去干涉它束缚它,不替万物做主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可谓是“为无为”。 虽然无为,可万物皆依赖她,故而万物之为皆为道之为。一切道的表象,皆因道之力量而存在! 道之处下守拙,不彰显。但是,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无为的三要义 老子的无为并非是不作为之意,更非一种无政府主义,而是要去掉人为的自作聪明,去掉各种不良欲望,是无“自己的为”,是依据规律去作为。所以,在想要达到“无为”的过程当中,已经包含了“有为”的成分了。 “不敢为”即是不敢强以人为而伤自然人性与天道,但也不是放任而以随波逐流的方式来服膺于自然;是人文化的自然,而非原始的自然。 1、无为而不敢为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5章) 老子于此提倡的是“大仁”、“大爱”,而非“私仁和偏仁”、“私爱和偏爱”。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练习题.doc VIP
-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新进展.pptx
-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黄金集团井下技能工人招聘200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黄金集团井下技能工人招聘200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培训课件-冠心病的诊疗.ppt VIP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二年级上册《1 假期有收获》课堂教学课件PPT公开课.pptx VIP
-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黄金集团井下技能工人招聘200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黄金集团井下技能工人招聘200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山东黄金集团井下技能工人招聘(2000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康明斯KTA19-G2型柴油机.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