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篇 问卷调查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表述技巧 * * * * * * * * * * * * * 问卷的信度 * * * 如何提高再测信度 * * * * 效度不做重点 * * * * * 如何表述问题 * 大概了解 * * * * * * * * * * * * * 知道, * 优缺点 * * 优缺点 * * * * 反应偏向 * * * * * * * * * 表述,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社会期望定义 重点1246 * 知道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措辞水平 你家中有酒鬼么? 问题过于抽象 “大多数专家认为抽烟是有害的,你同意吗?” 2、问题表述的技巧 避免问敏感性问题; “请问你个人每月的工资收入是多少” 采用间接的方法问:1000以下,1000至2000,2000至3000,3000以上; “作为一名教师,你收受过学生的礼物吗?” 请多个人检查,保证可读性。 3、问题排列方式的设计 从内容顺序上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容易回答的、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 某些特定问题顺序不同可能影响很大; 过滤性问题的采用 问题的性质上 一些特殊问题 3、问题排列方式的设计 某些特定问题的顺序不同可能产生很大差异; “你认为一个已婚孕妇,在不想要更多孩子的前提下能否合法的堕胎?”——一般性问题; “你认为一个已婚孕妇,腹内孩子有很大可能性有缺陷,她能否合法堕胎?”——具体性问题; 3、问题排列方式的设计 某些特定问题的顺序不同可能产生很大差异; 一般性问题在前面,有60.7%的人回答“可以”,一般性问题在后面,48.1%的人回答“可以”。 具体问题在前面,回答可以的百分比为“84%”,具体问题在后面,回答可以的百分比为“83%”。 来自Schuman等人(1981) 3、问题排列方式的设计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漏斗原则 先以一般性问题开始; 然后再开始关于某一问题的具体性提问。 过滤性问题的采用 先问一般性问题,再确定是否要向被试问具体的问题。 “你有车吗?”——“你保养车每年大概花多少钱?” 只有在回答了一般性问题后,才会回答具体性问题。 过滤性问题的采用 在问行为或态度问题的时候,使用过滤性问题一定要小心。 “在任何情境下你都不会撞人吗?” 在具体的情境中时,有80%的人会赞成撞人。 为了节省被试的时间,使用过滤性问题还是非常必要的。 问题的性质上 将敏感性问题和开放式问题放在问卷后面 敏感性问题容易引起研究对象的反感,导致他们不合作; 开放式问题需要花时间思考和填写,会影响情绪和信心。 注意一些特殊问题 将检验信度的配对问题分隔开来。 把一些同一性质或内容的问题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的问题应放在不同位置。 设法避免反应倾向或定势心理的出现。 问题相似而且表述形式相同。 第四节 调查问卷法的评价 优点 报告的和实际行为之间的对应性 社会期望的影响 如何判断报告的行为的真实性 被试回答的真实性 调查研究是一种反应性测量。个体会意识到他们的反应将会被纪录下来并考察。 社会期望的影响 社会期望: 被试会意识到自己的反应可能会促进某些社会、政治行为。 因此,这种压力导致他们按照“应该的行为”去反应,而不是按照实际的行为去反应。 例如,问被试是否愿意帮助穷人,被试都会回答“愿意”。 如何判断言语报告的真实性 用其他的方法佐证。 档案法发现40%的人言行不一致。 观察被试的行为。 例如,是否有他人在场会影响被试的助人行为; 被试都报告,有他人在场时不会影响自己的助人行为。 对仅仅根据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要小心。 测谎题 为了考察答卷者的回答是否事实,在问卷中加一些特殊题目,这些题目所描述的事情有些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办到的。 例如:中国少年报上的字你是一字不漏地都看过吗? 问卷中还有一些题目所描述的事情或活动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办到的或通常的行为方式。 偶尔你也会说一两句假话。 用测谎题判断被试的反应 例如,“我爱发脾气”,“我很少与别人争吵”,这两题是矛盾的,只选其中一个是比较正常的, 职业选了学生,后面选年龄又随便填了35岁,工作单位又选了国有企业。 同一道题反复问。 用测谎题判断被试的反应 一般问卷中有一道测谎题; 测谎题过多会增加问卷的篇幅; 即使有测谎题,也未必会保证问卷绝对可信,要通过信度和效度来检验。 问卷详细知道,开放式了解 * * * * * 适用情况,特殊之处 * * * * * * * * 原因:选择、反应 * 有 * (一)问卷的结构 题目、前言和指导语 问题和答案 结束语 1、题目、前言和指导语 题目:即问卷的标题,是对问卷的目的和内容的最简洁的反映。 对题目的要求 与调查目的相符,反映问卷的内容; 不能给被试造成不良的影响。 前言(指导语)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