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沙市2011年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比赛 1、以下史实与齐桓公无关的是 ( ) A、任用管仲为相 B、以“尊王攘夷”为旗号 C、与楚国争霸 D、首先称霸 2、下列战役中,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 ) A围魏救赵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3、判断:东周分为战国和春秋时期,分别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 ) 4、判断:春秋五霸中齐桓公最先称霸,战国七雄楚国在最南。 ( ) 5、2、公元前260年, 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 之战。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 的进攻。 C C √ √ 秦、 赵 长平之战 1、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春秋战国的纷争有何共同影响?(请从消极、积极两方面分析)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指秦、楚、齐、燕、赵、魏、韩、 消极: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积极:加快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 * P o w e r B a r 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 张小花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 二、说 学 情 一、说 教 材 三、说 教 法 四、说 学 法 五、说教学流程 六、说教学特色 七、说教学反思 说 课 流 程 本课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动荡而变革的时代。一方面奴隶社会逐渐解体,另一方面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教材以4课篇幅分别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详细叙述了这一时期的系列变革。而本课则侧重于叙述军事纷争。这一段历史就其内容来看,是精彩的;就其地位来看,它在历史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说 教 材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归纳、探究领会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2)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贱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是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原因是齐桓公称霸是春秋时通过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典型代表,而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的战争时代特点。 2、教学难点:是如何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原因是表面现象都是战争,其实质是争霸和兼并,对初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下面我们进行学情分析这一环节。从思维发展规律上看,初一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需要我们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们的历史知识阅读面比较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成语故事,以形成新的知识点,既锻炼思维能力,又开阔眼界。 二、说 学 情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重点选择了以下几种教法。 1、导读法: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自学教材的能力。 2、直观法。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的环境,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历史。利用教材中的部分插图、地图、文字资料以及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这样既可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 3、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 4、讲述法。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以及“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以采取老师讲叙的方法来解决 三、说 教 法 其实学法和教法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学法上我着重督导学生运用以下方法 1、比较法。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分别体现了春秋和战国的战争性质。为了能突出重点,可以将两场战争分解成几个项目来比较,加深理解。这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2、归纳法。如春秋五霸成就霸业有其共同因素,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来,并联系现实谈感想。 3、质疑法。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老师要创设情境,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例如探究“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