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萨满音乐当代艺术特点研究.doc

赫哲族萨满音乐当代艺术特点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赫哲族萨满音乐当代艺术特点研究 赫哲族萨满音乐当代艺术特点研究   一、赫哲族及萨满音乐的形成   赫哲族是十七世纪初在黑龙江、牡丹江、乌苏里江流域活动的22个氏族部落构成的多源多流的合并民族。与涅吉达尔、奥罗奇、鄂伦春、呼尔哈、乌的改、奇楞、满族等民族,部落、氏族有极近的亲缘、血缘关系。是不同的通古斯氏族部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不同途径汇集到三江流域,与当地通古斯人融合而形成了现在的赫哲族。而其多民族成分的多源化,也对赫哲族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明清时期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赫哲族的主要生产方式是渔猎。萨满乐器作为原始宗教祭祀仪式的主要法器,是赫哲人与神灵沟通的工具。萨满鼓是萨满的象征和祭祀仪式的标志性乐器,其乐器配置的多源化结构与萨满乐器形制的渔猎文化特色,构成了赫哲族萨满乐器的基本文化特征。《饶河赫哲族》一书介绍:小南山为约一万多年的赫哲族遗址,被称为是人类历史上早期文明初期形态遗存至今保留最好的标本。是黑龙江古玉文化的早期古代文明的最重要遗址,也是渔猎经济孕育文明的摇篮。   二、逐渐消亡的民族艺术   遗产这个词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即人死后的遗物。那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当然也不会陌生。随着现代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的改变,偏远地区少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传统民族的村落及居民迅速减少,致使许多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开始失传。生态化境的日趋恶劣使得栖息在三江流域以渔猎、游牧为生的赫哲族群收到严峻的威胁。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批人们涌向城镇,现实的价值观使得许多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无人传承。特别是偏远地区且人口较少的民族,其人口少,文化影响力更小,使得传承自身传统文化艺术的能力极弱,这样就使得这些民族传统的艺术文化消亡。赫哲族传统文艺形式主要有音乐、舞蹈、文学、美术四个方面。但现在其标志性的萨满舞和无伴奏民间舞几乎已经无人传承,现在已很难见到,如果见到了那应该也已近古稀的老人。如不尽快抢救这些传统少民族文化遗产那他们就会消失,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只能在课本上去追寻那些曾经承载着我们伟大民族历史的灿烂文化。   三、当代赫哲族萨满音乐所迸发的生命力   当代的赫哲族萨满音乐经历过历史的沉积后,在当代的音乐艺术文化大潮中体现了即普遍又独具民族特性的艺术特征:一方面,与其他少数民间艺术一样濒临消失,而另一方面其独特的赫哲族民族部落构成结构的复杂性又使得赫哲族在吸收了各部落民族的文化精华,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赫哲族萨满音乐发展至今天,具备了原始音乐文化的当代艺术特征,这从赫哲族22个氏族部落构成及吸收其它民族萨满音乐素材的特征上可以映证。   进入21世纪,赫哲族萨满音乐的民族精神内涵将发挥其重要的潜能并可应用到当代多领域、多学科方面的研究。当代的赫哲人的萨满音乐内容包括了其原始宗教、医学、经济、体育、婚姻、道德规范、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文化成就。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活化石,记录了赫哲族远古时代心灵发展的足迹。其古老的原始宗教形态所蕴含的赫哲族人民在与大自然进行生存搏斗中所蕴含的的积极的精神果实群体意识、社会性、友情、英雄主义、战斗精神、对认识世界的探索及人际之间的亲和愿望等,这些对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仍有重要影响与积极意义。在当代的艺术背景下,在强调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赫哲族萨满音乐与其它民族民乐一样正在受到消亡、绝迹的威胁,许多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严重流失。作为人类生活历程的现实记录,赫哲族萨满音乐是融和审美与生活为一体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1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