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一、?看语法结构? 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先母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 “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 二、对应位置?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①?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 “矣”和“思”处于对应位置,由“矣”是语气助词可推断“思”也是语气助词。?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三、看特殊标志? 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转合,常由一些虚词充当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多用来发议论、转话题、抒感叹、表关联等。根据标志性词语,可推断其用法。? 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 “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且夫”“盖”等。?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 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至若”“至如?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呜呼”等。? 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 “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是以”“虽然”“然则”“盖”等。 四、?语气表达? 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 以下四例中的“其”都是语气副词,但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因而用法也不同?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 ②其真不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 ③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④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五、?看具体语境? 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a)?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 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 b)?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语境是交代写文章得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得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 c)?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得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 d)?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六、?看删换变化? 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介词。? 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解答此题,先要确定“以”得词性,然后作具体分析。可采用“删除法”,删除“以”字,例①④句意表达受到影响,例②③句意表达则不受影响,由此可推断例①④“以”是介词,例②③“以”是连词。再作具体分析,例①“以”表凭借某种身份,例④“以”表动作行为所用得工具,两者的意义不相同。例②③“以”都是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两者的意义完全相同,? 由此得知正确是: C? 此题还可以通过“替换法”解答。把四句中的“以”用“而”来替换,例①④句意表达受到影响,例②③两句意表达不受影响,据此可推断例①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