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很多,有理论的、半理论半经验的和经验统计的,它们大都包括三项:
1. 反映粘聚力c的作用;2. 反映基础宽度b的作用;3. 反映基础埋深d的作用。
在这三项中都含有一个数值不同的无量纲系数,称为承载力系数,它们都是内摩擦角φ的函数。
下面介绍三种典型的承载力公式。 a.太沙基公式
式中:
Pu——极限承载力,Kac ——土的粘聚力,KPaγ——土的重度,KN/m,注意地下水位下用浮重度;b,d——分别为基底宽及埋深,m;Nc ,Nq ,Nr——承载力系数,可由图8.4.1中实线查取。
图8.4.1
对于松砂和软土,太沙基建议调整抗剪强度指标,采用
c′=1/3c ,
此时,承载力公式为:
式中Nc′,Nq′,Nr′——局部剪切破坏时的承载力系数,可由图8.4.1中虚线查得。 对于宽度为b的正方形基础
对于直径为b′的圆形基础
b.汉森承载力公式 式中Nr,Nq,Nr——无量纲承载力系数,仅与地基土的内摩擦角有关,可查表8.4.1 表8.4.1承载力系数Nc,Nq,Nr值
Nc
Nq
Nr
Nc
Nq
Nr
0
5.14
1.00
0.00
24
19.32
9.60
6.90
2
5.63
1.20
0.01
26
22.25
11.85
9.53
4
6.19
1.43
0.05
28
25.80
14.72
13.13
6
6.81
1.72
0.14
30
30.14
18.40
18.09
8
7.53
2.06
0.27
32
35.49
23.18
24.95
10
8.35
2.47
0.47
34
42.16
29.44
34.54
12
9.28
2.97
0.76
36
50.59
37.75
48.06
14
10.37
3.59
1.16
38
61.35
48.93
67.40
16
11.63
4.34
1.72
40
75.31
64.20
95.51
18
13.10
5.26
2.49
42
93.71
85.38
136.76
20
14.83
6.40
3.54
44
118.37
115.31
198.70
22
16.88
7.82
4.96
46
152.10
158.51
224.64
Sc,Sq,Sr——基础形状系数,可查表8.4.2 表8.4.2基础形状系数Sc,Sq,Sr值
基础形状
Sc
Sq
Sr
条 形
1.00
1.00
1.00
圆形和方形
1+Nq/Nc
1+tanφ
0.60
矩形(长为L,宽为b)
1+b/L×Nq/Nc
1+b/Ltanφ
1-0.4b/L
dc,dq,dr——基础埋深系数,可查表8.4.3 表8.4.3埋深系数dc,dq,dr
d/b
埋 深 系 数
dc
dq
dr
≤1.0
1.0
〉1.0
1.0
ic,iq,ir——荷载倾斜系数,可查表8.4.4 表8.4.4荷载倾斜系数
ic
iq
ir
注:H,V——倾斜荷载的水平分力,垂直分力,KN ;F——基础有效面积,F=bLm;当偏心荷载的偏心矩为ec和eb,则有效基底长度,L=L-2ec;有效基底宽度:b=b-2eb。 c.我国地基规范提供的承载力公式 当荷载偏心矩e≤0.033b时,可用下列公式:
式中:
fv——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Mb,Md,Mc——承载力系数,按表8.4.5可查取;b——基础底面宽度,大于6m按6m考虑,对于砂土,小于3m时按3m考虑;γ0——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系数平均值,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Ck——基底下一倍基宽深度内土的粘聚力标准值。
上述公式一般只适用于浅基础,即d/b≤1,当d/b=3~4时,应按深基础考虑;上述公式只适用于均质地基,对成层地基,可近似采用地基各层的抗剪强度指标加权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公式:
都是指地基极限承载力,设计时需除以安全系数K后作为地基承载力。 表8.4.5
k
Mb
Md
Mc
0
0
1.00
3.14
2
0.03
1.12
3.32
4
0.06
1.25
3.51
6
0.10
1.39
3.71
8
0.14
1.55
3.93
10
0.18
1.73
4.17
12
0.23
1.94
4.42
14
0.29
2.17
4.69
16
0.36
2.43
5.00
18
0.43
2.72
5.31
20
0.51
3.06
5.66
22
0.61
3.44
6.04
24
0.80
3.87
6.45
26
1.10
4.37
6.90
28
1.40
4.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