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外卖平台狂补背后的盈利逻辑.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卖平台狂补背后的盈利逻辑 广东陆拾秒国际品牌管理机构 文/杨洪 来源:亿欧 说起来,出行领域应该是O2O风口中最先飞起来的猪,各种补贴大战之后,亿万用户获得实惠的同时,出行公司也培养了亿万级的用户,只是各种撕逼之后,快..的合并让一切戛然而止,然后接棒继续补贴撕逼的就是外卖了,直到今天还没有停的意思。 其实说来也怪,通过手机打车可能真的需要培养用户,而外卖本来就是手机打电话订餐的,换成网络订餐而已,真需要那么砸钱培养用户麽?至少不用那么破费吧,个中缘由,怕只有平台们自己清楚了。只是幸福了那么多用户,哪一天补贴停止了,我们会不会像用打车软件那样,感到失落,然后又站到街边,挥手打车? 外卖平台疯狂补贴,除了圈用户以外,一个简单粗暴的理由就是拖死对手,最后剩一家才好呢,独享垄断红利,笔者觉得,这又是平台的一厢情愿了。外卖和打车毕竟不同,供应商一个是B端性质一餐厅,一个是C端性质一个人司机,打车是行车效率的提升,而外卖则不光是效率提升的问题。 那么外卖平台如此夸张的用户补贴运动,他们真的想好怎么赚钱了麽?张旭豪说,谁先考虑赚钱谁就输了,问题是,你可以先不挣钱,但你设想的那些盈利模式,真的那么靠谱麽? 据笔者观察,现有外卖平台平台盈利模式无外乎四种:平台使用费;流量分发费用,如排名、广告、交易佣金、大数据等增值服务;物流配送费用,;食材或餐厅耗材供应链。笔者认为,这四种盈利模式都有待市场验证。 盈利模式一:平台使用收费 目前,平台为了做大市场,B端资源全部免费,还给出大量订单补贴。未来如是向这些商家收取平台使用费,还是取决于商家对于自己外卖市场怎么看。目前有补贴,用户愿意点单,而商家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也忙得过来,那么OK,商家可以向平台交租。反过来呢,补贴停止了成本势必要转嫁到餐品身上,用户肯定不乐意,用户意愿降低了,平台的价值也就不在了。最终的结果是,用户再次拿起商家外卖单上的电话,电话订外卖,高级一点的,通过微信公众号订餐。多年积累的用户和B端会慢慢流失掉。 不排除,餐厅愿意为ERP系统花钱,这是餐厅运营系统的线上化,包括采购、库存、销售、财务等等,但你只是做外卖平台的,我的生意重点是到店消费,若只是一个引流平台,免费可用,花钱免谈。 盈利模式二:流量分发收费 很重要的一点,外卖客单价均不高,本身就是低毛利产品,想向商家收费本身就有逻辑上的矛盾。不像淘宝,没有时空界限,投入产出比是正向的。外卖的时空属性极强,既有区域的要求,更有时间的限制,商家多接单就意味着成本驱动,而这部分成本因为订单的不稳定而沉淀掉。举个例子,一家餐厅外卖单量峰值大多在百单左右,现有厨师传菜员送送足够。一旦我叫了平台费用、刷榜费用就要雇佣更多的配送人员,意味着人力成本上升。而今天下雨可能单多,明天凉快可能单少,那么人力就会闲置,当然这还不包含厨房人力的增加。商家就会算账,我增加2万元做外卖,最终也多挣了2万块,投入产出比低效,几乎白忙。所以对于一般餐厅而言,堂食为主,外卖是补充,盘活闲置即可,最后又回到电话订餐上。平台到后来,可能鸡肋,也可能一地鸡毛。 盈利模式三:物流配送收费 至于从物流配送上盈利,我看也难。暂不说社会化物流靠不靠谱,自建的物流都未必赚钱。目前的外卖都属于盒饭级别,用户的价格敏感性极强,多收1块钱都可能挤掉一大部分用户。那么好,做高端产品,客单价几百的那种,配送费收十几二十块,够多了吧。但这自然又是小众市场,单量起不来,谁有愿意送呢?本来就是辛苦钱,想想还是算了。所以,平台想靠物流赚钱,怕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盈利模式四:食材或餐厅耗材供应链 食材或餐厅耗材供应链,大规模集采,降低供应价格,赚取链条差价,顺着想想,应该是OK的,毕竟食材的周转效率不高是公认的,多级成本叠加也是公认的,手握大量B端资源的平台做这门生意也是水到渠成的。但我们仔细推敲一下,先看看现在的店家食材供应链,规模小一点的,都是附近菜市场摊位C2C地送菜上门,比零售菜品低30%—50%左右。大一点的品牌商家都有自己的生鲜供应链,B2B直送,采购价最多能比零售价低60%左右。这些供应链具有极强的本地属性,一贯一网打尽的平台要介入这门生意那得多么庞大的系统啊,从上游到直送,全国区域那么多,那么大,个人直呼受不了,成本都扛不住,你能更低?最关键的关键:你也不是干这个的。所以啊,食材供应链有空间,但外卖平台想靠它赚钱,只怕也只能呵呵了。 所以,现在有些外卖区域平台给品牌商家做引流,做高客单价配送,做深下来,通过物流,通过产品差价,赚钱还是靠谱的。还有一些开发商专门为餐厅做ERP软硬件开发,这也是靠谱的,因为这是餐厅的基础设施,花钱是理所当然的,至少餐厅是这么认为的。还有些外卖第三方以外卖入口。接入其他品类,如跑腿等,赚钱也是可能的,以上种种,都是从费用支付方的角度在打造自己的盈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