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戴女士今年40多岁,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财会人员。近10年来,戴女士反复感觉头痛,特别是工作忙时更加明显,发作时一侧头部尤如针刺一样,有时整个头部像要裂开来一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戴女士因为这头痛病,也曾就医于多家医院,做了很多的检查,也没有查出个所以然,有的医院诊断为偏头痛,有的说是神经血管性头痛,也吃了少的药物,只能缓解一时。到如今只能是头痛发作时靠止痛药度日,且最近止痛药的效果也越来越差。听别人说针灸可能对头痛有好处,故来我的门诊求治。经过询问病史后,我叫他去拍个颈椎的X光片,结果戴女士的颈椎生理曲度严重反弓(正常颈椎有个向前弯曲的生理曲度,反弓是颈椎的生理曲度向后弯曲)。我告诉戴女士,她的头痛很可能是颈椎的疾病所致,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及手法复位,戴女士的头痛病有了明显的缓解,发作的次数也明显减少了。
??? 头部的神经大都来自颈部。途中要经过很多骨头缝隙和肌肉。如果长期的伏案工作等原因使颈部的肌肉发生痉挛或骨头发生病变,路经此地的神经就会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发生头痛。
??? 以往人们认为头痛是头部的神经和血管出了问题造成的,因而治疗上“头痛医头”,治疗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近年来,在临床中遇见的因颈项部原因引起的头痛患者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现在人的生活方式所致,长时间看电视、看电脑、写字、看书、打麻将等,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保持同一姿势时间过长,损伤了颈部的肌肉,导致颈部肌肉、筋膜等产生痉挛,颈椎关节错位或椎间盘突出等。因此,防治颈椎病所致的头痛,最有效的方法是经常变换姿势,最好30分钟要改变一下颈和肢体的位置,另外多做颈肌力量锻炼和选择合适的枕头,对保护颈椎也有很好的作用。
听故事和写小说的关系
?
我出生于浙南一个叫赤溪的小地方,现在是个镇,以前是个公社。
记忆挺深刻的,是那年头的说书。一部《龙凤再生缘》,忠奸善恶,是非黑白,英雄才女,无不历历在目;听了一部《岳飞传》,梦里都是那金戈铁马之声,怒发冲冠,气吞万里如虎。
说书先生多来自外地,有专说不唱的,有说唱结合的。一般情况下一晚上讲说三个回目,说到关键时刻或生死关头戛然而止。有时听众较多,凑的钱也较为可观,说书人心里高兴,就又添了一回,让大家听得过瘾,尽欢而散。于是大家三三五五结伴回家,一路上议论,嘘吁赞叹不止。真个“听评书落泪,替古人担忧”。
听书之时,一班人围坐在一起,由牵头的那个人一个一个轮过来凑钱,一般一人出一角钱,有个别穷一点或小气一点的,摸索了半天掏出5分钱,往脸盆里一扔,“咚”的一声。那个人就有点不好意思,故意扭头往别处看。但大家并不计较,因为计较也不好意思。可以不凑钱又不会不好意思的,只有小孩,因为小孩没钱,又夹在大人缝里并不起眼,就忽略不计。因为这样,我小时候听了不少“白书”。其实大人们花钱听书也不是件特别乐意的事,后来他们发明了一个经济的办法:自说自唱。那就是,有哪一个记性好的,听了一部书,大部分记住了,就可以说;还有哪一个有点文化的,自己读了一本《绿牡丹》或者《七侠五义》什么的,就更有说的资格。这样听书就不花钱了。书场呢?夏天的晚上在大榕树底下乘凉时说,冬天农闲时在草垛底下晒太阳时说,说着说着,听的人越来越多,说的人就有点激动起来,于是也刻意追求起承转合,绘声绘色,俨然说书先生了;说着说着,难免说错了说漏了或是说得张冠李戴了,马上就有人纠正说:“错了错了,不是这样的。”于是经过补充、纠正、完善,一部书也差不多可以说完整了。
听书多了,慢慢听出了一些门道,对故事发展可以预知个十之五六,如一开始说公子落了难,饿其肌肤,劳其筋骨,苦其心志,那一定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了;落魄书生要是误人了哪一个后花园,准有佳人出来和他私订终身,后来穷书生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再如书的开头说政治昌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接着就是奸臣把政,国事日非,紧接着民不聊生,路有冻死骨,当然最后总会有人惩奸锄恶,力挽狂澜的,于是人民有望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故事虽然落套,人们还是百听不厌。现在想来,这不仅仅是无聊。人们嚼着青菜根穿着破棉袄蜷缩在草垛下面听书,会是无聊这么简单吗?我倒更愿意相信,他们在“总是有一个好结局”的书里,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每听完一部书,我都会在心里热衷地重温一遍,而后说给愿意听我“说书”的玩伴听。有一回在赤溪溪边的草地上,我为一个和我一般大的女孩说《再生缘》,听众只她一人。鸟在飞,水在流,草在绿,身边的女孩在倾听中近距离地凝视着我两片频频开合的嘴唇,这成了我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最美好的回忆,也可能是我后来开始写小说的一个潜意识的诱因。当然我日常的听众远不止一个女孩,这些小小的听众在我说书时就把我看成了他们眼中的神话。
听书的嗜好一直持续到17岁。从小学到初中我的数学(初中起是数理化)没有一次考及格过,但语文成绩从来是班里最好的。当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夸我作文写得好之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