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教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学习他积极战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佛教的传入和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难点:宗教的本质和影响
教学思想:
制作知识结构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掌握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秦汉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总结,引入思想、宗教。
一、佛教的传入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其教义主要有人生是苦难;要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入极乐世界。西汉末,佛教经中亚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传入我国后,分内传佛教、藏传佛教。
佛教传入我国后,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一些贵族供奉佛像,建造寺庙,有人还翻译佛经。佛教之所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是因为它要求人们忍受现世的一切苦难,而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从而起到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正是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之下,东汉末年,佛教在我国逐渐流传起来。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总是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以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相信神灵的力量,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和天国,从而放弃为争取现实幸福的斗争,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二、道教的出现
道教,由道家思想和民间神仙方术发展而来,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道教迎合了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也符合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需要,道教的影响:如建筑(道观)、医药(炼丹、火药)、武术(武当派)、气功等。
三、王充与《论衡》
联系前面曾经涉及的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王充,东汉人,著《论衡》,提出无神论,即唯物主义思想。
当时的社会环境是迷信思想盛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科技落后,统治者利用封建迷信麻痹人民,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能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违世之说就显得更为可贵。 [小结] 思想和宗教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今天社会上还有一些迷信思想的残余,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一些事物。
四、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汉人,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史记》。其体裁纪传体,纪指皇帝的传记,传指将相和名人的传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让学生阅读书上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司马迁编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要深人探究司马迁著《史记》成功的原因。
在史书体例中,最常见的是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它们的特点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中心。注意区分通史和断代史。
五、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中的雕塑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的内容:第一,秦陵兵马俑的发掘;第二,秦陵兵马俑的壮观和宏大;第三,秦陵兵马俑的价值和发现意义。秦始皇陵位置:陕西省临潼县;规模:大(骑、步兵俑7000多件,陶马600余匹,战车100多辆)
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了三个兵马俑从葬坑,其中都有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用的多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陶俑平均身高1.78米,逐个捏制而成。其装饰、表情各具特色,无一雷同。秦陵兵马俑表现了极高的雕塑艺术水平,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教学小结:
本课所学的昌盛的秦汉文化是从宗教、史学和艺术的角度,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大一统所带来的社会发展、历史进步,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
教学反思:
光彩夺目的秦汉科技成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祖先是智慧的,中华民族更是伟大的,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我们祖先的智慧,重新是中国崛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3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周末练习8(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3届九年级数学下学期周末练习2(无答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3届九年级数学下学期周末练习3(无答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3届九年级数学下学期周末练习4(无答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3届九年级数学下学期周末练习1(无答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4届九年级历史3月月度练习试题(无答案).doc
-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4届九年级化学3月月度练习试题(无答案).doc
-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4届九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周周末练习试题(无答案).doc
-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4届九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周周末作业试题.doc
-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2013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周末练习4(无答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2.3 绝对值与相反数(第3课时)教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2.3 绝对值与相反数(第2课时)教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3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3课时)教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4课时)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4课时)教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1课时)教案 苏科版.doc
- 江苏省太仓市浮桥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2.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1课时)教案 苏科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