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捕蛇者说》.pptVIP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情或某个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在形式上叙议结合。 第五节主要是作者的议论,作者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本节中哪两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写作意图?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 )而听之,使( )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 )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 )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 )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 )之,苛政猛于虎也!” 1、下列倾斜的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苛政猛于虎  昔者吾舅死于是 B.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 C.何为不去也  苛政猛于虎也 2、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2)小子识之 3、文中的“苛政“指什么?《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话,其中“苛政”又指什么?柳宗元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话? 以 ①如果。“以啮人”。 ②用来。“可以已大风……”。 ③凭借,靠着。“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从。“今以蒋氏观之”。 焉 ①兼词,兼有代词和语气词的用法。“争奔走焉”。 ②代词,之。“时而献焉” ③语气助词,了。“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 ①语气词。“有甚是蛇者乎”。 ②介词。“吾尝疑乎是”。 于 ①在。“吾祖死于是”。 ②给。“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到。“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1.这篇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一、(1)叙述永州之民争着捕蛇的缘由。 二、(2——4)叙述蒋氏祖孙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三、(5)指明“苛政猛于虎”的问题实质,说明写作意图。 全文是按“缘起——访查——询问——感受”的顺序来写的。 文章各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什么? 这正体现了“说”这种文体的特征: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蒋氏说自己“熙熙而乐”,你同意吗? 所谓的“熙熙而乐”,实际上恰恰反映了赋税重重,百姓家破人亡的社会现实。蕴涵着几多讥讽和怨愤之情啊!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你能结合课文谈谈吗? 蛇毒 捕蛇者说 永之人争奔走 毒性猛烈 药用价值高 蒋氏 乡邻 一、生存情况 二、生活状况 三、面临危险次数 四、死亡先后 通过对比揭露“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 对比 对比 对比 生存情况 蒋氏 乡邻 号呼转徙 饥渴顿踣 死者相藉 十室九空 以捕蛇独存 非死则徙 生活状况 蒋氏 乡邻 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 虽鸡狗不得宁 弛然而卧 甘食其土之有 熙熙而乐 面临危险次数 蒋氏 乡邻 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旦旦有是 死亡先后 蒋氏 乡邻 后 先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揣摩文意 读第一节.思考: 1、第一小节主要叙述什么内容 本节主要叙述异蛇毒性之剧极其特殊的医 疗功能,还交代永洲之人争相捕蛇的原因, 2、文中提到的毒蛇主要异在何处 1.色彩异:黑质而百章 2.毒性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3.用途异:可以---------- 是极珍贵的药材 当其租入 (暗示租税之害有甚于蛇) 揣摩文意 自己低声读2——4节.边读边思: 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矣”,看来令人 羡慕,请问“利”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 这个“利”字的? “利”指的是以捕蛇抵挡赋税 这个“利”是用死换来的,利的背后隐藏着无限的痛苦和悲伤,这个利是用生命换来的.说明捕蛇给三代人带来痛苦 简述蒋家三代捕蛇的遭遇 蒋氏面对作者提出的“更役”“复赋的建议为何还会“汪然出涕曰”? 因为他对赋敛极为地恐惧 三.四两节的内容: 写作者的建议和蒋氏述说 从蒋氏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什么问题? 苛捐杂税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深重 的灾难及农村十室九空的惨状。 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说明当时真实的现实 点明主旨的话: 点明写作意图的话: 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之乎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①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②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课文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