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背景资料 陆游幼年时经历过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战祸,对故土沦丧、人民涂炭极感痛心。曾参加科举考试,因喜论恢复中原而被罢官。宋孝宗乾道五年( 1169 ),陆游被起用为夔州( 今重庆奉节 )通判。第二年闰五月,他由故乡山阴( 今浙江绍兴 )出发,到十月二十七日抵达任所。他一路上观秀丽山水,探幽奇绝境,访先贤遗迹,采民俗风情。且行且记所见所闻,感慨万千,精于抒情的他写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本文是他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篇日记。 二、相关知识 小孤山 位于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而与之相对的长江南岸的澎浪矶,不知何时起,也改名为彭郎矶。由此,宋代大文豪苏轼便在其诗中写道:“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 大孤山 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它高出水面约90米,周长千余米,大孤山三面绝壁,耸立湖中。山上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明代建有普陀寺、宝塔、天后宫和梳妆台等建筑。自宋到清,大孤山文人估客荟萃,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桨声灯影,喧闹若市,山上暮鼓晨钟,梵乐悠扬。现在已成为鄱阳湖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景点。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类型并翻译 1.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判断句 ) 译文: 2.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判断句 ) 译文: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状语后置句 ) 译文: 4.复以小艇游庙中(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 译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描绘了任职路上经过的小孤山和大孤山的景色,既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旷达的心态,对国家破败、故园风雨如磐的痛绝,也流露了自己因正要走上渴望已久的军幕生活而满怀希望、意气风发。 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游记,作者依次记叙了哪些主要景点?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这篇散文,作者依经历的景色逐渐展开,顺次写烽火矶、孤石、澎浪矶、小孤山、大孤山。重点写峭拔秀丽的小孤山。写大孤山,则突出它四周江水的浩渺无际,重点写湖口分开的两江水浑浊与清澈的不同。 2.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的特点的? 明确: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的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的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之上矣”。 3.本文在行文方面重点写了小孤山,而对大孤山则一笔带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明确:陆游的这篇游记散文主要写了两天的游赏经历,在处理材料上作者主要写小孤山,紧紧抓住小孤山雄奇秀丽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展示小孤山的风姿。同时,作者从史料方面极力考订小孤山上的庙宇,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同时也使本文有了很强的文献价值。而写到大孤山,因其没有小孤山“秀丽”,所以作者也就没有重点描写,而且从全文材料的详略得当方面考虑,也没有作重点描写。 4.本文的景物描写有哪些特点?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明确:(1)多角度写景。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山水风景画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写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外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时刻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2)写景物重点突出。写小孤山着墨最多,作者借登临览胜的机会,较详细地描写景物,而且还写庙宇传说,前人诗咏,近人事迹,内容丰富。 (3)运用对比法、比较法,如写小孤山,则以金山、焦山、落星山比较,写大孤山则以小孤山比较,写水,则动静、缓急、清浊,对比鲜明,写出江与山的特色。 (4)语言洗练,用字恰切,风格清丽,给读者很好的艺术享受。 1.笔致简洁而又宛然如绘 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把自然景物写得新颖、活泼,富有情趣。作者船行于长江小孤山至大孤山一段,所见所游,不止一处,为避免重复单调,需要用精彩、变化的笔墨,抓住各处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 2.融合抒情和议论 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