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

2014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新版)语文版

* * * * *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他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被誉为“两弹之父”。 *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升起的蘑菇云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39年10月,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1945年造出了三颗。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时间如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2月13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 顾迈南 顾迈南,女,新华社专职科学记者,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她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视连续剧《华罗庚》,出版了专著《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 * 崭露头角: 销声匿迹: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风尘仆仆: 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经受艰难困苦。辛,辣。茹,吃。 指战功。后也泛指大的功劳。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累得出汗。 形容旅途辛苦劳累。风尘,比喻旅途辛苦。仆仆,旅途劳累的样子。 * 元勋: 蓦地: 浩瀚: 寥寥无几: 风餐露宿: 指有极大功绩的人。 突然。 形容非常广大。 形容非常稀少。 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比喻十分恶劣的天气或者环境。 风刀霜剑: * 本文体裁是什么? 通讯 通讯有四大特点: ①严格的真实性; ②报道的客观性; ③较强的时间性; ④描写的形象性。 * 引 子:从20世纪40年代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 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第一部分:写邓稼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 声匿迹。 第二部分: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 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 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 代价的事迹。 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 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不可以。本文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顺序,从接受使命写到原子弹研制,进而写到氢弹研制。 * ---身先士卒,献身精神 再读课文,看一看每部分各侧重写什么? 接受使命,参加研制: 重点写激动心情。 ---爱国情怀,崇高使命 扎实敬业,完成设计: 重点写敬业精神。 ---艰苦创业,扎实严谨 再接再厉,无私奉献: 重点写献身精神。 * 邓稼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从事科学研究的?这对突出人物有何作用? 自然环境: 政治环境: 物质条件: 作用: 只是一片庄稼地、 大戈壁的风 刀霜剑、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 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 科技人员寥寥无几、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 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烘托作用。 * 找出最能表现人物精神的 语言、动作、典型事例。 * ①邓稼先有爱国热诚 ①“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死了也值得!” * ②在外国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细节:手摇计算机 ②邓稼先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 ③有人见他实在太疲倦了,劝他说:“邓院长,你回去吧!”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 细节:地下核试验。 在庆祝会上晕倒,一量血压竟然是零。 ③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无私奉献。 *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细节描写 细节一:手摇计算机 细节二:地下核试验 * 文章记叙了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敬业奉献,身先士卒,鞠躬尽瘁的可贵精神。 探究主题 * 写作特点 1、过程为序,各有侧重。 2、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3、注重细节,刻画人物。 4、环境烘托,表现人物。 * 邓稼先的临终遗言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为了邓稼先们曾经奋斗过的事业,同学们,我们又该去做些什么呢? * *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