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 病毒 基因改造.ppt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防 病毒 基因改造

植物病毒病害 生物防治的劣势;植物病毒病研究: 病毒病是发生于许多作物上的重要病害。 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因病毒病为害造成的直 接损失达7亿美元以上(Li and Ke et al.,2015)。 我国许多重要的经济作物,如烟草, 花卉和多种蔬菜作物每年因病毒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美元以上(张艺等2003)。 病毒为害植物与其它病原物有显著的差异: 即病毒粒子借助其它因素(如昆虫,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的植物的伤口等 )进入植物体内后,利用植物细胞的信息 、能量和酶系统完成病 毒自身的复制与增殖,植物病毒的这种增殖机制给病毒病的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 ;;核心:核酸 →基因组genome →决定病毒遗传、变异 和复制 壳粒capsomere → 衣壳capsid →保护、介导、抗原性 包膜envelope,包膜子粒peplomere(刺突spike) →保 护、介导、抗原性 ;植物病毒病害防治措施: 改变耕作制度,加强栽培管理,预防植物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 种植抗、耐病品种 ????? 采用抗病和耐病品种可以经济有效地防治和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多数抗病品种可以抵抗病毒复制和扩散,有些蔬菜可以抗传毒介体。 防治传毒介体 ?????大多数植物病毒病是通过介体传染的,因此,防治传毒介体是防治植物病毒病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介体传播的病毒,往往还有其他传染途径,如蚜虫非持久性传播的病毒,蚜虫短时间的取食即可使植物获毒,所以防治介体传毒比较困难。防治传毒介体的方法,包括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物理诱杀和驱避等多种措施。 消灭病毒的侵染源 ?????病毒的侵染源主要是种子、繁殖材料、带毒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 (不带毒苗、茎尖组培、热力脱毒) 病毒疫苗 用人工诱变获得致病力较弱的病毒株系,叫弱毒疫苗,如用弱毒株N14等防治TMV引起的番茄、辣椒病毒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Dwyer R and Dolan K, 2002)。 ; 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源农药有植物性农药、农用抗生素和其他生防制剂,按其作用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保护膜型: 在美国等地使用脱脂牛奶,它们在植物叶子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覆盖于植物表面,减少病毒感受点,对由机械摩擦传染和蚜虫传染的植物病毒,在苗期使用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Simini B, 2005) 。 2. 钝化病毒: 作用于病毒粒子,使其暂时或永久钝化,失去侵染能力。 如从商陆 汁液中提取的蛋白质PAP (Dent C et al., 2003) ,可以和TMV结合,降低其侵染活性。一些五羟基黄酮类似物可以与病毒粒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减弱病毒外壳蛋白亚基间的结合,使RNA暴露,破坏病毒粒子的完整性,从而降低病毒的侵染(刘勇等,1998)。 3. 抑制病毒在寄主植物中的复制和扩散 4. 诱导抗性: 某些植物在受到病毒侵染和抗病毒剂激发后能在植物体内产生一些抗病毒物质。在受TMV侵染的心叶烟中产生一种具有抗病毒能力的含磷糖蛋白,被称为抗病毒因子(Hussain SA et al., 2001),它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用酵母 RNA注射到心叶烟中, 可诱导产生抗病毒因子,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基因工程方法防治病毒病: 利用来源于病毒的基因: 外壳蛋白基因(Beachy et al., l990, CP 的表达抑制了病毒的脱壳) 复制酶基因(Anderson et al., 2011. CMV的 缺损型复制酶基因转入烟草造成ORF移码而抗CMV) 转运蛋白基因,病毒卫星RNA,核酶基因 ;植物病毒病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 能用于产业化种植的抗病毒,耐病毒品种很少 通过生防菌的寄生作用可能提高病毒的传染也可能降低(Price J and Cant BA,2007)(Noel.T and Bragard.C et al., 2015)。 生物制剂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不具有广谱性 基因工程方面 植物病毒的寄主范围比较广,弱病毒菌株,对其他寄主可能是有毒的 弱病毒的植物,感染其他病毒,可能会产生协生作用,弱病毒会不会回复变异为强的病毒(常辉,2004) 2. RNA 介导的基因沉默,基因干扰等机制不明确,存在着共沉默,协同干扰等现象 3.生物安全性 ( Biosafety)问题: 利用病毒 CP 途径中的异源包被问题、病毒卫星RNA产生不利突变的问题、转病毒基因植物与侵染病毒在植物体内发生重组的问题、转基因植物是否会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