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拓片与传拓.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刻拓片与传拓.pdf

石刻拓片与传拓 袁玉红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金石拓片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近年来,由于对中华古籍保护宣传 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的古籍保护意识逐步增强,记录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金石拓片已引起更多 人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传拓技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传拓,作为一种技艺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并 日趋成熟与完善,最终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传拓作为一种复制和保存文献资料的方法,被普遍运用在金石文字及其图像上,尤其是石刻文字。所谓传 拓,亦称棰拓。“传”与“拓”两字具有不同的含义。《字彙 ·人部》曰:“传,续也。”陆明德认为:“传 者,相传继续也。”拓,就是用纸和墨从铸刻器物上捶印出其文字、图像或花纹。由于在传拓过程中要运 用一套技术方法,故名传拓技法。又因此法主要应用于金石器物上,如拓印碑刻、墓志、甲骨、陶器、青 铜铭文、玉器花纹、瓦当、画像、铜镜、货币、铜器器形等,所以也称金石传拓技法。人们通常所说的拓 片或拓本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制作而成的。 传拓技术是在刻石已出现,纸张和墨广泛使用的条件下产生的。我国正式刻石的出现当从战国的 “石 鼓文”算起,从秦到汉,刻石已有数百种之多。相当数量刻石的出现,为传拓技术的发明提供了重要条件。 如果说当时只有书写在一定载体上的文字而没有一定数量刻石的出现,就不会有传拓技术的产生了。根据 史学家的考证和考古发现,造纸术最早发明当在西汉时期,公元二世纪初,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能够制造 出质地均匀、品质优良,而且可以用来书写的纸张,使得纸张能为一般人所使用。墨的发明和使用更为久 远,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就可以看到使用墨的迹象,殷墟甲骨上也有用墨痕迹,出土的战国和秦汉简牍 也都是用墨书写的。东汉时出现了较大的制墨作坊,而且这时官府已有管理笔墨和纸张的专职人员。刻石、 纸张和墨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传拓技术的发明、发展和使用。 据《隋书 ·经籍志》记载:“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魏正始中,又立三字石经,相 承以为七经正字。后魏之末,齐神武执政,自洛阳徙于邺都。行至河阳,值岸崩,遂没于水。其得至邺 者,不盈太半。至隋开皇六年,又自邺京载入长安,置于秘书省,议欲补缉,立于国学。寻属隋乱,事 遂寝废,营造之司,因用为柱础。贞观初,秘书监臣魏徵,始收聚之,十不存一。其相承传拓之本,犹 在秘府。并秦帝刻石,附于此篇,以备小学。”所谓 “相承传拓之本”显然说的是拓本,说明这些拓本在 隋以前就存在了。由此看来,传拓技术最早在汉魏之间,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了。 传拓的 “拓”是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读音不同。“拓”字的规范读音 “ta”,但在民间大 多数读作 “tuo”。“拓”字取意不很明白,也不知其起源,而且这个词的产生也并不早,大约南宋时才见 于史书,从前都写作 “搨本”,似乎 “拓本”即“搨本”的音变,但就其意义而言,其实是两种方法。所 谓“搨”要用薄纸覆在原迹上,细心影写,这种方法,称为“搨”。所谓搨本,就是影写本。《唐书百官 志》记载,宫中集贤殿书院有搨书三人,这些人的专职就是影写古人书迹,赵模等人就是唐太宗时有名 的搨书手。《后汉书 ·蔡邕传》:“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 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乃碑始立,其观 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从此段文字可以认为汉代的“摹”就是“拓”。“搨”又称为“摹”。 宋人黄伯思《东观余论》中有一篇 《论临摹二法》云:“世人多不晓临摹之别。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 58 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拓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 摹。临与摹,二者迥殊,不可乱也。”这里说明了临与搨的区别。由此可见,临是为了学习书法,搨或摹 是为了复制。 “拓本”在宋人黄伯思《跋刘宽碑》中云:“因令工棰拓二碑及阴文,装为三帙。”此时出现了 “棰 拓”。棰者,用木棰打纸入碑字也:拓者,用毡包在纸上擦墨也。棰与拓都是打碑的工序,而棰的目的是 为拓,拓本这个词便由此产生。 拓制拓片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南朝梁虞和 《论书表》有: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