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在试题题干中又称为表现手法、写作技巧、艺术手法或艺术特色等。 考题中常见的内容有 一、 抒情方式 二、 修辞方法 三、描写手法 例3: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 本诗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衬托 知识归纳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技巧。 衬 托 分 类 知识归纳 分析下面几句诗句,哪些使用了对比手法,哪些使用了衬托?为什么? 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 相同点:二者所举事物之间都有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分,都是为了使主要事物和其特色更加鲜明突出 不同点: 1. 烘托所要表现的事物或人的某方面,不出现在句子当中;“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2. 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衬托可以列举多个也可以列举一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 3. 烘托所要表现的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间没有陪衬关系;而衬托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间必须构成陪衬关系。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 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 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 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 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 敷的美貌。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潭水与情谊对比,两类事物有主次之分,情谊为主,潭水为次,所举的次要事物只有“潭水”一种,同时“潭水深”和“情意深”构成陪衬关系,因而这两句是衬托,但构不成烘托。 海 棠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问题:“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是衬托还是烘托? 有人会误认为此两句用的是衬托手法,其实则不然。因为作者想突出海棠的美,而这里并没有主要事物,而是用“莫愁临窗懒“和梁广点笔迟”进行侧面烘托, 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多么美尽得风流”了。同时,作者并不是用莫愁多么貌美和梁广如何英俊来表现海棠的美,所以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之间没有陪衬关系,因此这两句是烘托。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 a.用了反衬手法。 b.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以动衬静。 c.两处反衬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环境之静。 e.表达作者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 构成一种情趣。 【分析思路】 ①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两类; ②把握整首诗歌的意境,明确以“动”“静”中何者为主;若以“静”为主,则判断为“以动衬静”,若以“动”为主,则判断为“以静衬动”,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则判断为“动静互衬”; [全国卷]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 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 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样的情感。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分析:作者写了这样一 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01、比喻:生动形象、特征鲜明 02、拟人:予物以情、活灵活现 03、对偶:相互映衬、整齐和谐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