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自杀研究理路的演进.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学自杀研究理路的演进.pdf

社会学自杀研究理路的演进 张 翼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a thorough analysis of suicidal sociology, point out that, (1)before Durheim, Moral statisticians had already analyzed influence of social factors on the rate of suicide; (2)after Durkheim, other scholars had made deep discussion and criticism on his theory; and (3)neo-phenomenology developed a new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suicide. 一、前涂尔干时期的自杀研究 涂尔干之前、甚至于莫斯利(Morselli )之前很长一个时期西方思想界对自杀这一现象 的思考,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长期羁绊人们思想的问题之上:(1)个人有权自杀还是无权自 1 杀 ?(2 )自杀是个人的自由意愿(free will )还是被社会所决定影响 (determinism )。显然, 在当时,前者主要关涉的是自杀的伦理与道德问题,而后者则主要关涉的是自杀行为的个人 性和社会决定性问题。就前者而言,在法国思想史上,蒙田(Montaigne )就一反教会反对 自杀的传统而明确表示,“正像个人有权花自己口袋里的钱一样,他(她)也有权杀死自己 2 的生命,所以,自杀不是不道德的行为” 。另外一位富有影响的英国哲学家休模,也表达 了与蒙田相似的思想。就后者而言,自启蒙运动以来,讨论即渐趋热烈且开始日益关注自杀 行为的社会决定性。例如,伏尔泰在其《哲学词典》中,就通过案例研究这样论述说(Douglas , 1967:4 -7 ): (1)、城市的自杀发生率大于农村(这即意味着“影响自杀的因素”在个人之外)3 ; (2 )、城市比农村更易于使个人生发精神忧郁症,因为城市人比农村人具有更多的、摆 脱了繁重体力劳动的闲暇时间去思考(这是对影响自杀之因素的因果性推断); (3 )、因为道德特性具有遗传性,所以自杀也具有遗传性 (这一点,被法国后来的自杀 研究者所继承,如莫斯利(Morselli ),就具有这种认识。而受莫斯利的影响,即使是今天, 在社会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这种观点也时常出现,象对著名文学家海明威家族自杀案例 的解释,就常常援引遗传性因素。但涂尔干却坚定不移地反对这种观点); (4 )、有些人自杀的目的,是为了报复其他人(在人与人的关系结构中解释自杀的原因。 在20 世纪的自杀学研究中,这种观点也经常被援引。象道格拉斯自己从新现象学出发对自 杀行为的研究里,就有“报复性自杀”的类别)。 事实上,这种对涂尔干极具重要影响作用的伏尔泰式的经验总结,到 19 世纪已经积累 得越来越多了。这就使后来的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即使个人在极其私密的空间所发生的自杀 行动,也离不开某些外在于个人的 “事件”(things )或“事实”(facts )的影响。也就是说, 只有把自杀视为“社会行动”、或者视为外在于个人的某些因素所影响下的行动时,才能比 较确切地回答欧洲社会存在的诸如“城市自杀率大于农村”的问题。因此,将自杀作为一种 社会行动而看待的想法、或者将自杀视为受外在于个人的其他因素所影响的观点,在 19 世 1 在基督教的早期,教徒常常在殉教的名义下自杀。可自宗教神学家奥古斯丁和其后的托玛斯·阿奎那反 对自杀以来,基督教就具有了抑制自杀的功能。奥古斯丁反对教徒自杀的道理为:(1)自杀违反动物的本 性;(2 )人的灵魂为上帝所赐,行为不正便会被上帝抽掉灵魂,因此用不着自杀。在奥古斯丁之后,阿奎 那也阐述了同样的思想。虽然《圣经》的经文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神学家反对自杀的这种禅释却影响了 整个欧洲的中世纪。 2 这只是在“一般”的意义上所作的评述。如果对自杀作类型学的区分,那么,为涂尔干所说的利他型自 杀,在很多社会,本来就是社会伦理所要求的结果。正因为如此,这一时期的思想,才与宗教神学家奥古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