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辨证治疗胃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胃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段素社 张学林 马芳菲 邢风琴 贾建国 赵艳 常瑞利
河北省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文章摘要:
胃运动功能障碍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人群中25%~50%曾出现胃运动功能障碍,其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疼痛、嗳气、反酸、早饱、食欲不振等。胃镜检查无肿瘤、溃疡、糜烂等胃部器质性病变,综合检查也无胃外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因此临床上常把胃运动功能障碍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该病属中医“痞证”、“嘈杂”、“胃脘痛”范畴,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肝郁脾虚,胃失通降为其病机。近年笔者采用胃新胶囊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第一段]
文章主题:胃运动功能障碍 肝郁脾虚 胃失通降 文章内容: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3)中医辨证治疗胃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段素社,张学林,马芳菲,邢风琴,贾建国,赵艳,常瑞利(河北省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关键词]胃运动功能障碍;肝郁脾虚;胃失通降【中图分类号]57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8849(2006)23—3216—01胃运动功能障碍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人群中25%~50%曾出现胃运动功能障碍,其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疼痛,嗳气,反酸,早饱,食欲不振等.胃镜检查无肿瘤,溃疡,糜烂等胃部器质性病变,综合检查也无胃外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因此临床上常把胃运动功能障碍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该病属中医痞证,嘈杂,胃脘痛范畴,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肝郁脾虚,胃失通降为其病机.
近年笔者采用胃新胶囊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108例胃动力障碍患者,均有腹胀,暖气,烧心,反酸,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并持续4周以上,单切面实时超声显像法检查有胃窦部收缩蠕动波和振幅减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男39例,女16例;年龄20~69岁.对照组53例,男37例,女6例;年龄2~66岁.2组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饭前30服用胃新胶囊3~4粒/次,3次/;对照组饭前30服用吗丁啉10/次,3次/.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观察临床变化,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各做超1次,观察胃窦部的蠕动频率及幅度.2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蠕动力差50例,治疗后恢复正常41例,治愈率82%;对照组治疗前蠕动力差49例,治疗后恢复正常30例,治愈率61%.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2=5.26,;0.01).治疗组治疗前蠕动;3次/48例,治疗后≥3次/40例,治愈率83%;对照组治疗前蠕动;3次/47例,治疗后≥3次/30例,治愈率64%.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3.84,;0.05).3讨论胃运动功能障碍首先表现在脾虚,脾胃升降失调方面.脾主运化升清,而胃主受纳降浊,通过受纳,运化,升降,以化生气血津液而奉养全身,故为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同时是人体气血阴阳升降的枢纽,故脾胃气机升降关系到整个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素问?六微旨大论》云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矣,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叶天士曾总结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为和.《读医随笔》中亦云:治疗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同时脾胃的升降功能亦影响肝胆的疏泄,黄坤载深明其理谓: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旨载此言,诚窥《内经》,《金匮》之深奥矣.观当今之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高粱厚味,损伤脾胃,以及社会竞争压力增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中虚气失旋运,脾清不升,胃浊不降,以致气不舒展,阻痹脘中,正如黄坤载所言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逆则浊气上填,仓廪不纳,恶心呕吐之病生焉,脾陷则清气下郁,水谷得消,胀满泄利之病生焉.可见脾虚,胃失和降是引起胃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胃肠运动障碍不仅与脾胃升降直接有关,与肝(胆)木的疏泄亦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分泌胆汁亦助消化.肝的疏泄功能是通过词节脾胃的升降来协调胃肠的运动,是脾胃正常升降的一个重要条件,故有土得木则达之说.肝气的升发不郁不亢,有利于条达脾胃,促进脾胃正常功能.当前人们工作压力增大,同事关系复杂,家庭矛盾,事业,学业不顺等,容易引起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克伐脾土,进而形成肝脾不调,肝不和证,所谓厥阴之气上千,阳明之气不降,亦如《血证论》所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临床所见胃肠动力障碍的患者,大多属脾虚之人,而后肝郁乘之,所谓土虚木乘,亦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明证,肝气郁而不升,横逆犯胃,则见脘胀连胁,嗳气频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