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砖房抗震墙基准面积率2005
1 总 则
1.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行以预防为
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损失,对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鉴定,并为抗震加固或采取其
他抗震减灾对策提供依据,制定本标准。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现有建筑,在预期的后续使用年限内具有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后续使用
年限50 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相同的设防目标;
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 年的现有建筑,在遭遇同样的地震影响时,其损坏程度略大于按后续使用
年限50 年鉴定的建筑。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 度地区的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不适用于新建建筑工程
的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的评定。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
古建筑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按专门的规定进行鉴定。
注:本标准以下将“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7 度、8 度、9 度”简称“6 度、7 度、8 度、9 度”。
1.0.3 现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分为四类,其抗震
措施核查和抗震验算的综合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丙类,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并进行抗震验算。
2 乙类,6~8 度应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9 度时应适当提高
要求;抗震验算应按不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3 甲类,应经专门研究按不低于乙类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抗震验算应按高于本地区设
防烈度的要求采用。
4 丁类,7~9 度时,应允许按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核查其抗震措施,抗震验
算应允许比本地区设防烈度适当降低要求;6 度时应允许不做抗震鉴定。
注:1 本标准中,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分别为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适度设防类的简称;
1.0.4 现有建筑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按下列规定选择其后续使用年限:
1 在70 年代及以前建造经耐久性鉴定可继续使用的现有建筑,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应少于
30 年;在80 年代建造的现有建筑,宜采用40 年或更长,且不得少于30 年。
2 在90 年代(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不
宜少于40 年,条件许可时应采用50 年。
3 在2001 年以后(按当时施行的抗震设计规范系列设计)建造的现有建筑,后续使用年
限宜采用50 年。
1.0.5 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现有建筑,其抗震鉴定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后续使用年限30 年的建筑(简称A 类建筑),应采用本标准各章规定的A 类建筑抗震
鉴定方法。
2 后续使用年限40 年的建筑(简称B 类建筑),应采用本标准各章规定的B 类建筑抗震
鉴定方法。
3 后续使用年限50 年的建筑(简称C 类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
1.0.6 下列情况下,现有建筑应进行抗震鉴定:
1 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建筑。
2 原设计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建筑。
3 需要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的建筑。
14 其他有必要进行抗震鉴定的建筑。
1.0.7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
定。
2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现有建筑 available buildings
除古建筑、新建建筑、危险建筑以外,迄今仍在使用的既有建筑。
2.1.2 后续使用年限 continuous seismic working life, continuing seismic service life
本标准对现有建筑经抗震鉴定后继续使用所约定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建筑不需重新
鉴定和相应加固就能按预期目的使用、完成预定的功能。
2.1.3 抗震设防烈度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2.1.4 抗震鉴定 seismic appraisal
通过检查现有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和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
安全性进行评估。
2.1.5 综合抗震能力 compound seismic capability
整个建筑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2.1.6 墙体面积率 ratio of wall section area to floor area
墙体在楼层高度1/2 处的净截面面积与同一楼层建筑平面面积的比值。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