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灾害事故2005
江西省红十字会彩票公益金项目救护师资培训班 ? 灾害事故 南昌急救中心 医教培训科 主要内容 现场救护原则 地震 火灾 战争伤害防护 灾害事故救护的必要性 离我们并不是很遥远 灾害事故伴随着批量伤员的出现 伤员初期的现场救护至关重要 一、现场救护原则 现场特点 实施救护的三个阶段 现场救护原则 现场特点 现场秩序混乱 医疗救护条件艰苦 瞬间/大批伤员 伤情复杂 大量伤员同时需要救护 交通通信不便 实施救护三个阶段 现场抢救 : 组织指挥 立体救护 快速反应 后送伤员 医院救护 现场救护原则 自救、互救 伤员分类 伤员转送 现场救护原则 先救命后治伤 先重伤后轻伤 先抢后救,抢中有救 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先分类再后送 医疗救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 自救和互救 紧急呼救 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 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事故现场 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各负其责 消除伤员的精神创伤 伤面的救护措施 :采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进行处理。 救护人员自我保护 先分类再后送 保护现场 把救护力量投入到最需要救护的伤员身上 伤员分类的等级 救护区标志的设置 I类伤救护区插红色彩旗显示 Ⅱ类伤救护区插黄色彩旗显示 Ⅲ类伤救护区插绿色彩旗显示 0类伤救护区插黑色旗显示 简单分类方法:一级优先 30次/分 呼吸—有 2” 30次/分--末梢循环灌注 2” 指令 不能完成 简单分类方法 二级优先:服从简单的指令 三级优先:所有能走到分类区的伤员分类为轻微伤 四级优先:死亡 后送指征 后送途中没有生命危险者 手术后伤情已稳定者 应当实施的医疗处置已全部作完者 伤病情有变化已经处置者 骨折已固定确实者 体温在38.5℃以下者 暂缓后送指征—生命有危险者 休克症状未纠正,病情不稳定者 颅脑伤疑有颅内高压,有发生脑疝可能者 颈髓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者 胸、腹部术后病情不稳定者 骨折固定不确定或未经妥善处理者 二、地 震 概 述 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1976唐山大地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 震后自救与互救好处 57万/45万左右 几小时后94%/99.2%。 1小时内救援出的,成活率达98% ; 2小时内救援出的,成活率达58% ; 地震灾害救命黄金时间 72 小时。 地震致伤因素 塌方、煤气泄漏、触电和火灾,其中最多的致伤原因是塌方 。 塌方引起砸伤、砸死/活埋 伤 情 死亡率最高:头面部伤和颅脑损伤(早期30%) 上下肢骨折和挤压伤多发:占40%~60% 脊柱骨折占10%~15% 腹部外伤只有4% 救护原则 先挖后救,挖救结合 先救命、后治伤 对开放性伤面给予包扎,骨折给予固定 注意脊柱骨折抢救 检伤分类 现场救护 通风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脊柱水平轴线及稳定性 伤情分类救护 关注痼疾复发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被困人员的自救 避开危险物 搬开杂物,扩大活动空间 支撑断壁 不用水电火 节约体力,节约水和食物,寻机呼救 危重伤员的现场救护 呼吸心跳停止者,在现场立即进行CPR 休克伤员取平卧位,对伴有胸腹外伤者,要迅速护送转至医疗单位 对严重的、开放性、污染的伤面,要除去泥土秽物,用无菌敷料或其他干净物覆盖 注意地震挤压伤的监护 地震挤压伤 定义:是指人被石块土方压埋,尤其是肌肉丰满的肢体被压一小时以上(如大腿),而后引起身体一系列的病理改变,临床上主要以肾功能衰竭为特点 对此类伤者的伤肢稍加固定限制活动,做到“六不”:不随便走动或移动受压肢体;不按摩肢体;不抬高肢体;不加压包扎;不上止血带;不热敷。口渴者给予碱性饮料,尽快就医。以免大量肌红蛋白和毒素迅速吸收导致挤压综合征。 在各种场所避震 躲避原则:就近选择牢固地点躲避、逃离危险场所、避开易发生次生灾害地点、切断危险源、避免人为事故。 在公共场所避震 就近在牢固物处蹲伏 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 要避免拥挤,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附近或棚栏处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厨房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在家庭避震 迅速躲在炕沿下、坚固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