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发展历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者》发展历程

——胡亚权 17年前,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曹克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思路——创办期刊,走“以刊养书”的路。之后,在社党委和全社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飞碟探索》、《读者文摘》、《老人》、《妈妈画刊》等期刊先后在兰州诞生。当时的形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两年多,百业待兴。出版业开始复苏,报刊业动作更快,一些老牌报刊纷纷复刊,全国都在兴办新的报刊。可是甘肃因其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文化人分散等弱项,办刊有点捉襟见肘。于是我们分析形势,展望未来,试图找出一个切入点。从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国的报刊将以数量翻番的速度发展,必然会导致读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是其一;甘肃虽然经济落后,但她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其二;号称移民城市的兰州不乏有志有为有胆有识的知识分子,是其三。这些论证使我们信心十足,提出创办综合性文摘杂志的构想。《读者(文摘)》便在1981年4月诞生了。事业是由两名学理科的年轻编辑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做起来的。这份杂志的问世,无疑为甘肃人民出版社辟出一条蹊径。经过三四年的艰苦努力,读者惊奇地发现,这份杂志好比在文化革命形成的文化断层之上架设的一座桥梁,桥头是一方《读者》绿园。或带着疑虑、或无所适从、或跃跃欲试、或初出茅庐的各种善良的数以百万计的中国读者选择了《读者》这方绿园,来这里休憩、充氧,享受清新的精神阳光。《读者》的月发行量由创刊号的10万册,一路攀升到今天的400万册,居中国杂志发行量的前列。《读者》之路是成功的。之所以成功,我想大致有三方面的理由:第一条理由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大环境使“双百”方针真落到了实处。另外《读者》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关心和帮助。第二条理由是,编辑部从来没有把《读者》当做48页印刷纸去看待,而是把《读者》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培养。我们把《读者》人格化,努力使她有思想、有追求、有风骨、有情致、有志趣、有格调、有性格、有风韵,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幸福家园,有自己的自然环境和自己的祖国。她简直就是一位中国公民。那么,这位《读者》公民有什么特点呢?她像中国人那样地真善美,那样地含蓄典雅,那样地脊直骨清,那样地勤劳勇敢……她既像一位年长的哲人,保持了对人类和环境的忧患,又像一位踌躇满志的青年,充满了对人类至爱的关注和对社会前途的思虑;她还像一位历经磨难的成人,对人性的诠释保留着激情。第三条理由是,《读者》从来把广大读者视为自己的挚友。众所周知,本刊是文摘杂志,我们发动读者参与选稿投稿,充分调动读者的参与意识,让大家真切地感爱到《读者》是读者自己的刊物。有这样的共识,从广大读者到编辑部,没有一个人不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这份杂志。编辑部在做好读者工作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比方“有问必答”、“服务优先”的原则,都在读者朋友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营造了和谐愉快的氛围。《读者》的朋友还包括邮局、书亭、印刷厂的数万名职工,更包括国内外的著名作家和出版者、报刊社及合作伙伴的同仁们。《读者》的17年历程是充满艰辛的。很少有人知晓编辑人员夜以继日地编辑选稿,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也很少有人知道印刷工人、邮电职工、运输职工无论炎夏酷暑为不误时效而挥汗如雨的场景。当读者发现新一期《读者》的身影,珍重地带回家中,享受油墨的书香时,心中弥漫着一种幸福感。这正是编印发职工的心愿。在共和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读者》也在成长。回过头看,《读者》杂志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创期(1981—1984)。最重要的工作是确立了“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选择了让读者参与的大众办刊方针。还进行了基本准确的定位。杂志的定位是四高(高起点、高品位、高格调、高水准),是一份精品杂志。读者的定位是一基本一核心(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读者为本刊的基本读者;大学生是本刊的核心读者)。由宗旨、方针、定位的确立,使杂志的构架异常的坚实。初创期是艰辛的,我们白手起家,在干中学,很快奠定了编刊手法和杂志风格,形成了《读者》的特色。这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真善美主题和以中读者为对象的清新雅设计。这些举措迅速地赢得了高水平的读者,在北京、南京、成都、上海等文化色彩浓厚的城市获得了认同。第二阶段成熟期(1985—1990)。杂志的风格趋于老练,形式相对固定。杂志的固定读者群形成,月发行量保持在150万册左右。对《读者》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加强了爱国主义的主线,增强精品意识以适应读者从饥不择食型向脍不厌细型的转换。杂志还制定了“低价高质、让利于读者”的订价策略。编辑部以“敬业、爱刊”的精神凝聚在一起。第三阶段发展期(1991—1997)。进入90年代,随着国家对报刊的整顿、市场开始净化的良好环境,《读者》杂志第二次腾飞,月发行量1991、1992、1995年连续突破200、300、400万大关,并稳定在400

文档评论(0)

taobao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