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君权与相权的博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复习:君权与相权的博弈要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 1、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矛盾)。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是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核心,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内容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3)监察制度的演变 (4)选官制度的演变 学习要求: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列举汉代 “中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等政治制度,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史料一 (汉代)汉哀帝语:“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史料二 (唐代)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史料三 (宋代)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于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史料四 (明代)明太祖语:“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史料五 (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方面:随着君主专制的强化,中国逐渐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消极方面: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政治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使皇权的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经济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使人们思想日益僵化,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制约了中外文化、经济交流。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B 【解析】考察明朝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 明清之际皇权强化,A选项明显与所学知识时代特征不符。内阁主要是辅助决策,六部在明代洪武废相后是皇帝直属的办事部门,两者全责并不一致,六部也从没有被取缔。 难点主要在D选项,材料提到的明朝首辅严嵩和张居正虽都权倾一时,但皆因皇帝而不得善终,其权利再大却仍在皇帝的掌控之下,何谈“首辅权力失控”?故D选项错误。 (2014年高考天津卷,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2014年高考真全国大纲卷,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2014年高考广东卷,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产生的原因 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的个体的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这种封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2、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 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