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门、孔庙、国子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胜门、孔庙、国子监 北京是军事战略要地,精兵良将重兵防守 北京背靠燕山,南瞰中原,左环沧海,右依太行,形势险要,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军事重镇。北方的少数民族以此为都,进可攻,退可守。为抵御蒙古残余势力,明朝在北京周边设卫所、修内外两道长城,形成了拱卫京师的纵深防御体系。 明代京军是全国军队的精锐,平时守卫京师,战时为征战的主力。明成祖时,京军有72卫,人数达80万。据《明代守城兵员编制表》详述,在明代,内城守成人数为: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三门,各门守军200人,计600人。朝阳门、东直门、德胜门、安定门、西直门、阜成门六门,各门守军500人、计3000人。敌台每座守军10人,计1720人。雉堞每处一人,计11038人;外城守成人数:永定门、右安门、左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七门各门守军500人,计3500人。敌台每座守军5人,计285人。雉堞每处一人,计9438人。守城官兵总计34982人。每门设将军一人,千把总指挥一人。明代守城官兵纪律严明,每个兵在在垛口上的位置、守城时规定的号令和严格的军法、哨官和把总的腰旗样式、士兵腰牌的样式都规定的清清楚楚。如士兵的腰牌多用木制,腰牌上刻有所在部队、年龄、面貌特征等内容。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描绘时体貌特征时,多用面黄有须、面黄微须、面相微麻等词汇形容。军官的腰旗就更进一步,一般是按着方位而定。如前哨哨官的腰旗为红色、而左哨哨官的腰旗为白色。 清代驻北京的八旗部队约十万人。号称“禁旅八旗”。其中,步兵营负有京师守卫、稽查、门禁、巡夜等职责,其首领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兵巡捕五营统领”,即有名的“九门提督”。同时,内城九门,外城七门还由骁骑营值守。清代的八旗驻防是按着方位驻防,如:正蓝旗驻崇文门内、镶蓝旗驻宣武门内、正红旗驻西直门内、镶红旗驻阜成门内、正黄旗驻德胜门内、镶黄旗驻安定门内、正白旗驻东直门内、镶白旗驻朝阳门内。每门管辖到哪里都非常明确。以德胜门城门守军为例,就看出了八旗制度的严密性。德胜门为正黄旗守卫,一个城门有从四品城门领2人(满军)、正七品城门吏2人(满军)、正六品门千总2人(汉军);门甲30名,其中正黄旗满洲21名、蒙古9名;门军40名,其中正黄旗满洲25名、蒙古15名;炮手2名,系正黄旗汉军。城门官负责统领门卫军,管理门禁事务。 快抢利炮,攻守相长。伴随着城防设施的完善,除刀剑弓弩常规兵器外,专门用于攻城、守城的器械也得到了极大发展。攻城一方借以侦查、瞭望,越过护城河,挖掘地道,破坏城防设施,强行登城。守城一方则反击、抵御,撞击砸打、烧灼灭火。 明清处于冷兵器和火兵器并用时代,火器因为巨大的威力,迅速用于攻守城作战中。火铳在明代前期就被定型为明军的制式装备。明永乐时期的神奇营是世界上最早的火器部队。佛郎机、鸟铳河西洋大炮的引入改进后,成为明代后期的主要火器。攻守城器械和城防思想,在《兵录》、《武备志》等兵书中,有详细记载和反映。 明清两代的守门器械也大大增强。在明代,门城守御器械有神铳6个、长抢6杆、滚刀14把,门旗两面。到清代就大大地加强了,《金吾事例》记载的道光、咸丰年间规定的城门守御器械有:神机神枢炮108尊、德胜铜炮1尊、混铁炮1尊、法功炮5尊、红衣袍3尊、木镶铜炮2尊、信炮5尊,弓20张、箭200支、撒袋20付、腰刀20把、长枪20杆、鸟枪20杆、门锁1把、旗杆5支。从这里可以看出,到了清代,火兵器和杀伤力大的兵器大大增加。这给守卫城池增加了安全感。 四、德胜门与北京两次保卫战 德胜门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明清两代德胜门正面迎击来自北方的军事入侵,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阵地。过去,遇到战事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旗开得胜”和“太平安定”之意。德胜门,素有“军门”之称。和其它城门一样,它由城楼、箭楼、闸楼、瓮城等构成。既是出入城市的通道,又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在“凭坚城,用大炮”的军事思想指导下,垣古沟深,层层设防,堪称古代城防的顶峰之作。城门、城墙、护城河等众多工事,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历史上为保卫北京发挥了重大用。围绕着兵家必争之地,攻守双方排兵布阵,运用多种攻防器械,各出奇谋,演绎了一场你攻我守的厮杀场面,于谦保卫北京战是其中最为辉煌的一幕。 1449年,于谦率数十万军民击败了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对北京的进攻。1626年,袁崇焕等将领击败了后金皇太极对北京的进攻。两次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离不开坚固完善的城防设施。 于谦北京保卫战: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瓦剌族入侵,英宗与宦官王振率军50万亲征,八月败于土木堡,英宗被俘、京城告急,史称“土木之变”。十月,瓦剌军兵分三路进攻京师。兵部尚书于谦,率22万明军布列于北京九门之外,并身先士卒,在德胜门亲自督战。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以被俘的英宗皇帝诱骗明军,遭到拒绝。于谦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