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肾健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初探《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温肾健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初探--《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慢性或反复发作胃肠道功能紊乱性肠病。IBS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目前尚不甚明确,现普遍认为IBS是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敏感性增高、肠道炎症和免疫功能改变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且上述各种发病机制之间相互关联。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而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祖国医学并没有IBS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归属于“腹痛”、“泄泻”、“郁证”等范畴,其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脏腑虚弱等有关。现代医学对IBS的治疗主要包括对患者的安慰、饮食、对症等治疗,但有效安全的药物治疗证据不多。古代医家和现代中医学者辨证论治IBS临床报道及Meta分析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和优势,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IBS领域中的巨大潜力。因此,探寻IBS的病因病机和有效治疗方法,是当前临床应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和临床价值。
本论文研究分为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主要从IB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和神经、内分泌、免疫与IBS的关系研究进展两方面进行了简单归纳和总结。实验研究着重从IBS-D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温肾健脾法干预IBS-D的疗效评估和温肾健脾法干预IBS-D大鼠疗效机理初探两个方面探索温肾健脾法对IBS-D的疗效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IBS-D贡献力量。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综述一主要从IBS研究对象的选择、IBS模型复制方法、IBS证候模型研究及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等方面介绍了IB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情况。
综述二主要从神经调节与IBS、内分泌调节与IBS、免疫调控与IBS等方面简单介绍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IBS的关系研究进展情况。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
第一节IBS-D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温肾健脾法干预IBS-D大鼠的疗效评估
目的:建立实验性IBS-D大鼠模型,从大鼠一般情况、大便性状、AWR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等方面对温肾健脾法干预IBS-D的疗效进行评估。
方法:参照AL-Chaer造模方法复制IBS-D大鼠模型,分别予温肾健脾方免煎剂高、中、低剂量灌胃治疗,并以四神丸方免煎剂为对照,观察用药前后大鼠一般情况、大便性状、AWR评分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
结果:(1)除大鼠体重相对增长率无差异(p0.05)外,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前各组大鼠在排便粒数、粪便Bristol分级、平均稀便级、粪便干湿比重方面比较均有差异性,表现为造模结束后大鼠排便粒数增多(p0.05)、粪便Bristol分级高于正常组(p0.05)、平均稀便级高于正常组(p0.05)、大鼠粪便干湿比重高于正常组(p0.05)、在容量为1.5ml时,大鼠AWR评分高于正常组(p0.05)。(2)治疗后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温肾健脾方高、中剂量组大鼠一般情况改善情况疗效最佳;治疗前后各组大鼠体重均匀增加,体重相对增长率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中药高、中剂量组及对照组排便粒数、Bristol分级评分、平均稀便级、粪便干湿比重及AWR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和降低,且温肾健脾方高、中剂量组普遍优于对照组和/或中药低剂量组(p0.05);各组大鼠组织标本大体观与病理学观察均未见器质性改变。
结论:(1)此批模型大鼠进行内脏高敏感性IBS-D研究可靠;(2)温肾健脾法能减少IBS-D大鼠排便粒数、降低Bristol分级评分、平均稀便级和粪便干湿比重,在一定程度能降低大鼠内脏高敏感性。
第二节温肾健脾法干预IBS-D大鼠疗效机理初探
实验一温肾健脾法对IBS-D大鼠结肠黏膜、回盲部MC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温肾健脾法对IBS-D大鼠MC、T细胞亚群的影响,尝试从免疫学角度验证温肾健脾法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
方法:参照AL-Chaer造模方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分别予温肾健脾方免煎剂高、中、低剂量灌胃治疗,并以四神丸方免煎剂为对照,检测用药后各组大鼠结肠黏膜、回盲部MC及治疗后血清T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1)治疗后温肾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回盲部MC数目减少,MC平均光密度降低,且中药高、中剂量组优于对照组及中药低剂量组(p0.05);(2)结肠黏膜与回盲部MC数目比较:回盲部MC数目略高于结肠黏膜,但MC平均光密度则无差异(p0.05)。(3)治疗后温肾健脾方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血清中CD4+/CD8+比值升高,且中药高、中剂量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