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词135的文化意蕴.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汉语数词“一、三、五”的文化意蕴探究 李丽姣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北 石家庄050000) 【摘要】数词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容,反映出一个民族由文化积淀而形成的特殊心理。通过对古汉语数词“一、三、五”的分析,探究数词在中华民族语言内部蕴涵着的丰富文化意义及民族心理。 【关键词】数词 传统文化 民族心理 从古至今,数字都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字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文解字》曰:“数,计也。”《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 《玉篇·一部》:“一者,,数之始也。”由此可知,数字在最初就是起着计数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数词逐渐的被赋予了文化意义和内涵。这些数词在长时间的使用中被人们赋予了不同感情色彩,有的数词受人喜爱,如六,让人联想到“顺”,八则与“发”同音; 有的数词却被赋予了消极的感情色彩, 如“四”和 “死”同音,所以电话号码、车牌号、楼层等等凡是带“四”的都不受人们的喜爱; 有的数词让人联想,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可见一斑,“一三一四”就是“一生一世”,“五二零”就是“我爱你”。向爱人表白要送九十九朵玫瑰,“九”与“久”谐音,表达了想与爱人白头到老的决心。数词从古代到现代都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古代最常用的一、三、九为例,探究古汉语数词背后深藏的文化意蕴。 “一”是万物之始。《说文解字·一部》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 天地万物混沌,元气未分的状态就是太始。一就是宇宙混沌万物仍为一个整体时的状态,许慎认为一宇宙的原点、起始,坚持“始一终亥”的原则,并将“一”作为《说文》五百四十部的第一部来统领全书。《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将一与世间的万事万物相联系,认为一是万物的开端,正是有了一才派生了万物世界。老子在《道德经》中还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这种“一”为世界之始的观念深深印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广韵》 :“数之始也,物之极也。”宋代学者郑樵提出了“起一成文说”,他认为所有汉字都是由一演变而来的。在这里,一已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它的解释具有了哲学意义,代表了宇宙与天地万物。 由于“一”指宇宙初始,万物混沌,再加上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所以一就有了“统一”的意义,中国在很早之前就崇尚统一。《左传·昭公七年云》:“一国两君,其谁堪之?”又曰:“封略之内,何非王土?”表现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一统观念。又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子谦全传》:“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成语俗语中如“一山不容二虎”“四海一家”也体现了统一观念。 “一”又有“满”、“全”的意义。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又有“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宋·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 明·魏学《核舟记》:“通订一舟。”唐·杜牧《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态极研。”成语中例如“一心一意”、“一腔热血”。“一”还有“第一”的意义。《 HYPERLINK /archive.php?aid-773.html \t _blank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指第一战。一还有“都”的意义,如《 HYPERLINK /archive.php?aid-773.html \t _blank 史记·货殖列传》:“一匡天下。”以及“很;甚”“一经”等意义,如“一无性天”,“黄鹤一去不复返”“诚一开口”等等。一的意义如此之多,反映了它深厚的文化意蕴。关于一的成语还有一表人才 一箭双雕别具一格一诺千金天下一家独当一面一日千里一鼓作气等等。 三在古代也是十分受人们喜爱的。三被赋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被视为尊贵神秘的象征,史前传说有“三皇五帝”,佛教有“三生”、“三世”说,以及“天地人”的三才观。“三”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 《说文解字·三部》曰 :“三,天地人之道也。”人们观察天地日月星辰及人类社会,都“以三为法”,用“三”来描述人类与自然和社会。如“三才观”,三才指天地人。《太平广记》 :“人处三才之大,体天地之和”。天地人三者和谐,才能万物竞类,生生不息。日月星为“三光”,福禄寿为“三星”,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与“三”有着深厚的渊源。《老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