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区别.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区别

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区别 社区养老的定义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1]。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很多人看这个定义,感觉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说的很类似。实际是有差别的,社区养老吸收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并弥补了两种方式的缺点,是一种中庸养老模式,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和其他养老方式的区别 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 社区养老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 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就是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3]。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现在的养老形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韩布新介绍道。家庭养老指的是我们熟知的老人居家养老;社会养老一般是指老人自费入住公立或民营的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和护理院等,得到相应的医疗和照护服务;社区养老是前两者的中间形式,是指老人晚上住在家庭里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白天享受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日托、家政、送餐等服务。 那么,那些社区和社会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如何呢?中国新闻网近日的报道指出,北京第一福利院、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人满为患,排队预约的有千人以上;在天津,比起接近16万老人的机构养老需求,全市不到2万张的床位更显得杯水车薪。而在记者走访的朝阳区一所社区养老院里,50个床位在2年前也已达到饱和。 “空巢”老人别憋在家 “只要物质条件达到要求,老人走出家门养老是符合这一群体的心理需要的。”韩布新告诉记者,“人除了生理、安全等比较低层次的需要,还需要满足归属和爱、自尊以及自我实现三大心理需要。”对老人不想被年轻一代看作“老弱病残”的心理而言,养老机构提供“老有所伴”的条件,满足了老人社会交往、归属、平等和尊重等需要,单身老人也有更多机会找到“第二春”。而另一方面,采用社区或社会养老的方式,恰恰能填补“空巢”老人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贫乏和空虚。早在2003年,国内心理学者范悦斌等人曾抽取社区养老院或敬老院和不与子女居住的70岁以上老人各220名进行比较,发现两组身体状况差不多,但前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都显著优于后者。 社区养老一举两得 “不过就现在的现实情况而言,社会养老机构从数量上、质量上还没有完全跟上现在的养老需求,最大、最可行的发展趋势还是社区养老。”韩布新的分析与零点调查公司的数据非常一致。 具体说来,社区养老让老人既享有家庭温暖、又能体会同龄人认同,一种“双赢”策略。另外,像社区老年大学这样的机构,还提供“老有所为”的机会,让老人比有儿女相伴更有价值感。 不可否认的是,在“百行孝为先”的传统观念下,仍有人对养老机构排斥。“没面子、被抛弃感都是可能的负面感受。”韩布新最后说,“不过,对这些建国后成长起来的老年人来说,承认自己的需要、摒弃旧思想只是时间问题。”[5] 社区养老能否托起“夕阳红”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步入老年,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一对夫妇需赡养4位以上老人的局面。面对这一“养老考验”,合肥市一些社区探索给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解决养老难题。 银发浪潮凸显“养老难” “银发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到来。我省在1998年进入老龄化时期,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年。合肥市早在1997年便进入老龄化。2009年末合肥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0.0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4.25%,比上年提高6.15个百分点。据测算,未来20年合肥市老年人口如果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25%。合肥市老龄办在今年3月至4月对全市城区“空巢老人”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虽然有72.94%的老人表示与子女关系很好或者较好,但是只有29.12%愿意或者比较愿意与子女居住在一起,48.34%的老人明确表示不愿意与子女居住在一起,22.54%的老人表示无所谓。那么老人们愿意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呢?调查表明:在空巢老人中,有20.59%的空巢老人表示愿意或比较愿意未来入住养老机构,与此相反,却有59.99%的空巢老人表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高比例的空巢老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呢?排名前三位的原因是:经济上承担不起,入住养老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