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红外光谱在纤维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doc

红外光谱在纤维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外光谱在纤维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在纤维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InfraredSpectroscopy,IR)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期。70年代,在电子计算机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实验技术进入现代化学家的实验室,成为结构分析的重要工具。近几十年来一些新技术(如发射光谱、光声光谱、色-红联用等)的出现,使红外光谱技术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红外光谱的应用包括有机化合物基团的检测、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检查分离过程和分离产物的检杂、红外定量分析、研究化学反应历程和机理、未知物的结构剖析等。在纺织工业领域中,红外光谱分析主要应用于成分的定性。对于混纺织物,由于谱图的叠加,特征峰的位置模糊,限制了其在纺织检测中的发展。国内外的研究仅局限于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纺,即谱图差异较大的两种纤维的混纺。在实际生产中,同类纤维(例如棉、粘)的混纺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能否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此种混纺织物进行定性与定量,还尚未有相关报道。      1红外光谱制样和测试技术进展      不同的样品制备与测试方法得到谱图谱图基本上相似,但谱图质量上存在差异[1,2,3]。对于定性,制样和测试方法的不同对其影响也许不会很大。相比于定量,干扰因素较多,谱图质量直接影响定量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因此,要根据测试目的和测试要求采用合适的制样方法,这样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测试数据。      1.1透射法技术      透射法是伴随着光谱仪的发明而率先采用的技术。这种方法检测结果稳定、实用,直到现在它仍是一项重要的应用手段。常规投射光谱制样方法分为压片法、糊状法和薄膜法。      1.1.1卤化碱(通常是溴化钾)压片法      溴化钾压片法是最早、最常用的纤维样品制备方法。氯化钾也可以用于压片法,但是由于氯化钾比溴化钾容易吸水,所以通常采用溴化钾。只有对分子结构中含有氯的样品,由于溴化钾和氯会发生离子交换影响谱图质量,才会使用氯化钾压片法。一般的纺织材料不涉及这一情况,因此在检测纤维混合物的混合比例等对制样技术要求很高的场合,常用的也是溴化钾压片法[1]。      1.1.2糊状法      糊状法又称糊剂法或矿物油法。此法是将固体样品与糊剂(如液体石蜡油)混合成糊状,然后夹在两片KBr盐片之间进行测定。由于夹在溴化钾晶片之间样品的量是无法确定的,所以,采用石蜡油研磨法制备样品不能用于红外光谱的定量分析。当然,如果采用内标法,还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4]。      1.1.3薄膜法      采用卤化物压片法或糊状法制样时,稀释剂或糊剂对测得的光谱会产生干扰。薄膜法制样得到的样品是纯样品,红外光谱中只出现样品的信息。薄膜法大多用于高分子材料红外光谱的测定。厚度在50μm以下的高聚物薄膜,可直接进行红外光谱测绘;而大多数样品需采用挥发成膜、熔融成膜和热压成膜等方法制样,并主要用于定性分析。随着红外光谱附件的种类越来越多,薄膜法制备红外样品的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少[4]。      1.2反射技术      透射光谱法在制样过程中会破坏聚合物的取向、结晶等物理性质,限制了红外光谱在聚合物物理结构表征中的应用。为解决透射光谱的这种局限性,一系列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在聚合物结构表征中得到应用,如镜面反射(SR)、漫反射(DRS)、光声光谱(PAS)及衰减全反射(ATR)等。      1.2.1镜面反射法(SR)      这个技术适合于不能或不便于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