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类诗意的栖居----从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看中国士文人心中的精神家园
2009年8月 阴山学刊 Aug.2009
YINSHANACADEMIC V01.22No.4
第22卷第4期 JOURNAL
人类诗意的栖居
——从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看中国士文人心中的精神家园
蓝 冰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陶渊明的隐居和诗作使他成为中国“隐逸诗人之宗”。他的生存、生活和创作,形成了中国士文
人“诗意居住”的典型范式,部分地实现了生命的和谐,反映了他的超迈峻洁的人格。从陶渊明的诗歌中可以
探讨出“人类诗意地栖居”这样的内容。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构建了千古不朽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诗意居住;隐逸生活;生活范式;陶渊明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869(2009)04—0022—05
海德格尔说:“人类诗意的栖居。”有学者认 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士文人与主流意识形态之
为:“‘人类诗意的栖居’也就是‘人劳作地居住在大 间的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避祸自保者有之,拒仕明志
地上’,即‘人技术(巧)地居住在大地上’,‘人自由 者有之,灰心倦意者有之,其表现虽异,却又都源于
地居住在大地上’。”…杨全先生则认为还应当包 对政治和官场的回避。陶渊明的归隐虽不免于此,
括“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居住在大地上”L2J。因为审 但又有所不同。他“性本爱丘山”的自然本性使其
美态度的人生境界可称得上是一种与圣人境界相当 与一般的隐居者有明显的不同,那些“形在江海之
的最高人生境界,是在人的层次上以一种积极乐观、 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士人和陶公不可同日而语。
诗意妙觉的态度应物、处事、待己的高妙化境。这话
对陶渊明而言,隐居不是一种被动的遭遇,而是一种
无疑是对的。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诗人之宗”旧J,
主动的追求和生活享受。同时作为诗人,他的隐居
平淡而悠远的诗作实开中国田园诗之先河,其不为
生活具有明显的浪漫情怀和审美意味。自陶公始,
流俗所染的峻洁人格亦为后世历代士文人所争相崇
中国士文人的隐居生活开始浸入了浓浓的诗意。也
效。陶渊明的隐居生活,既是“人劳作地居住在大
就是说,陶渊明的归隐动机不止是找个安静、悠闲的
地上”,也是“人自由地居住在大地上”,更是“人审
栖居之地,而是为了“诗意的栖居”。
美地居住在大地上”。同时,还应该是“人和谐地居
晋宋之际,政治纷乱,家国动荡,少年的陶渊明
住在大地上”。正是这样的居住和生存,构成了陶
也曾慷慨意气,渴望像太祖陶侃那样建功立业,济世
渊明非凡诗意的土壤,滋养了他超迈的人格,而这土
救民。“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
壤与人格又为他的隐居生活注入了不尽的诗情意
张掖至幽州。”(《拟古》其八)
兴,形成了中国士文人“诗意居住”的典型范式。正
是他的归隐,为中国知识分子构建了千古不朽的精 张掖地处甘肃,幽州地处河北,在陶渊明年轻的
神家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