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澄甫传太极拳式歌诀》是杨澄甫传下来的手抄本目前在已公布杨家传的太极拳经、歌、诀中尚未见到。我父亲赵斌在1992年著《杨氏太极拳正宗》(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定名《杨氏太极拳真传》由北京体育大学改版发行)中首次披露,共37首歌诀。在正式出版时,只对原抄本个别生僻怪别字做了修改,其原句原意未变。此后也有人出书援用此歌诀。
《杨澄甫传太极拳式歌诀》是杨澄甫传下来的手抄本目前在已公布杨家传的太极拳经、歌、诀中尚未见到。我父亲赵斌在1992年著《杨氏太极拳正宗》(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定名《杨氏太极拳真传》由北京体育大学改版发行)中首次披露,共37首歌诀。在正式出版时,只对原抄本个别生僻怪别字做了修改,其原句原意未变。此后也有人出书援用此歌诀。
杨澄甫传37首拳式歌诀,是传统杨式太极拳架中不重复动作的技术内容和要领的集中概括,他与杨班侯传太极拳《全体大用诀》在技术意义上一致,还有互通互补之益,且更具针对性,读起来简单明了而又寓意深刻,对指导和研究太极拳架及技术内涵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人将这37首拳式歌诀了释义,也结合自己的认识糅进些看法,是一种兴趣,不代表先师原著歌诀本意。同时也作为杨氏太极拳的后学,向各位同道谈心得,以期交流、学习、互进。
一、预备势
歌 诀:
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释 义:
预备势也叫无极势。在太极符号中的表象是个空心圆无形无象,空泛虚极,里边什么都没有,但同时其间什么也都可以有,可包罗万象,内容无尽,变化无穷。以老子的思想来表述,预备势在态势上可理解为:“绵绵若存”宇宙之象,蕴 “有无相生”阴阳之机,含“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机变之神。
歌诀开篇表述了鸿蒙开启前的混沌状态。预备势是静、是守、是蓄、是合,同时也孕育着动、攻、放、开之意、两者相互对立而统一存在,就叫“混沌未开太极前”。行拳之首,先需一个澄心净虑,调意、调身、调息的过程。所谓“静”,净化动意之谓也。在静态中(也包括在动态中)习者意守丹田,使体内精、气、神互化,“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孕化过程就叫“摄得真精顶内煎”;心意上做到了这样的要求,身形要领协调得当,精神就提得起。但还要自然合度,不要强势。动作的精神和自然,是建立在姿势正确与否基础上的, “提神顶劲精神注”与“平腕坠肘势自然”相辅相成。故预备势的总体要求是:心静势宁,宁静致远;静中寓动,一动即变。在技术上达到“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守我之静,待彼之动”的意识状态。
《全体大用诀》之首句“太极拳法妙无穷”也含此意。
二、起 势
歌 诀:
沉气举手腕须平,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候,吐尽浊气清气生。
释 义:
起势也可以说是预备势动作之一,它是身形由静启动的起始,又是太极拳十三势行功架的开端。通过“起势”这个动作的起落开合,要达到周身骨节开张、内外气血舒通、四梢劲势贯串的效果,以利后续动作技能顺达,滔滔不绝。
双手举时气沉丹田,勿使劲浮,以利身势沉稳;起落双臂切忌直去硬来,松肩以开活双臂,使其黏缠柔顺;双手按下腹部要松实,根基自固,劲由脚跟起,蓄放任丹田,且须“顶头悬”。丹田乃元气所存之地,故为气息劲势启之源、蓄之谷;起吸落呼顺应自然身势,吐故纳新滋生万般轻利。
在技击上两臂以掤劲为主,腕含沉挫劲,起落间双臂有黏缠敌劲之意。设敌于我前方双手按握或推我臂腕处,我腕部以松劲接住对方双手,用掤劲向前伸举,随举随旋臂,则对方直推之力自卸,下落亦可缠采。
掤劲可直掤,亦可挫掤,旋掤,视对方劲变而势变。
三、揽雀尾
揽雀尾总诀:
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掤式劲点在两臂,捋式劲点在掌中。
挤式劲点在小臂,按式劲点在腰攻。
欲知此中玄妙处,勤练推手功乃成。
“揽雀尾”三字是将人体两手臂比作雀尾,形容与人推手粘连黏随,往复不离,以起到协调自己、控制对方、相机取胜的技术效果。其掤、捋、挤、按是核心动作,习惯上称四手。按《全体大用诀》首句“太极拳法妙无穷”接“掤捋挤按雀尾生”句解。太极拳各式变化皆由掤、捋、挤、按四式而生,因此也称总手,或称母势,如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干变万化皆由此四式演化而来。所以“揽雀尾”一势在套路和推手中是首位重要的动作。一般传统太极拳套路也皆由“揽雀尾”作为开始的动作,是较难掌握和练透的动作之一。
总诀对掤、捋、挤、按四式劲点作了点化,是技法要点后面分解动作再述。
1、左掤势
歌 诀:
初运鸿蒙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采横掤任自然。
释 义:
前面提到预备势是鸿蒙未开前的无极状态,符号表示是个空心圆。那么,太极的符号则是一阴一阳两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