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修改件(DOC 8页)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 ;QQ:131824118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 总则
1.1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向居民供应符合卫生要求的生活饮用水,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1.2 本标准由供水单位和规划设计等有关单位负责执行。各级卫生防疫站、环境卫生监测站负责监督和检查执行情况。
在新建、扩建、改建集中式给水时,供水单位的主管部门必须会同卫生、环境保护、规划、城建和水利等单位共同研究用水规划,确定水源选择、水源防护和工程设计方案,认真审查、设计,做好竣工验收,经卫生防疫站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
分散式给水的水源选择、水质鉴定、卫生防护和经常管理,由供水所在地的乡、镇政府委派当地有关单位研究决定。
各级公安、规划、卫生、环境保护等单位必须协同供水单位,按标准规定的防护地带要求,做好水源保护工作,防止污染。
1.3 本标准适用于城乡供生活饮用的集中式给水(包括各单位自备的生活饮用水)和分散式给水。
2 水质标准和卫生要求
2.1 生活饮用水水质,不应超过下表所规定的限量。
2.2 集中式给水,除应根据需要具备必要的净化处理设备外,不论其水源是地面水或地下水,均应有消毒设施。取地下水直接供入管网的一次配水井,必要时,还应有除砂、防浑浊设施。
有关蓄水、配水和输水等设备必须严密。且不得与排水设施直接相连,防止倒虹吸。用水单位自建的各类贮水设备要加以防护,定期清洗和消毒,防止污染。
2.3 凡与水接触的给水设备所用原材料及净水剂,均不得污染水质。新材料和净水剂均需经过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审批,并报卫生部备案。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项目 标准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 色度不超过 15 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 浑浊度(度) 不超过 3 度,特殊情况不超过 5 度 嗅和味 不得有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 不得含有 PH 6.5-8.5 总硬度(以 CzCO3, 计)(mg/L) 450 铁 (Fe)(mg/L) 0.3 锰 (Mn)(mg/L) 0.1 铜 (Cu)(mg/L) 1.0 锌 (Zn)(mg/L) 1.0 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mg/L) 0.002 硫酸盐 (mg/L) 250 氯化物 (mg/L) 250 溶解性总固体 (mg/L) 1000 毒理学指标 氟化物 (mg/L) 1.0 氰化物 (mg/L) 0.05 砷 (As)(mg/L) 0.05 硒 (Se)(mg/L) 0.01 汞 (Hg)(mg/L) 0.001 镉 (Cd)(mg/L) 0.01 铬(六价)(Cr6+)(mg/L) 0.05 铅 (Pb)(mg/L) 0.05 银 0.05 硝酸盐(以 N 计)(mg/L) 20 氯仿 (μg/L) 60 四氯化碳 *(μg/L) 3 苯并 (a) 芘 *(μg/L) 0.01 滴滴滴 *(μg/L) 1.0 六六六 *(μg/L) 5.0 细菌学指标 总大肠菌群(个/mL) 100 游离余氯 3 放射性指标 (Bq/L) 在与水接触 30min 后应不低于 0.3mg/L。集中式给水除出厂水应符合上述要求外,管网末梢水不应低于 0.05mg/L 放射性指标 总σ放射性 (Bq/L) 0.1 总β放射性 (Bq/L) 1.0 2.4 各单位自备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严禁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否则,责任由连接管道的用水单位承担。
2.5 集中式给水单位,应不断加强对取水、净化、蓄水、配水和输水等设备的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放水、清洗、消毒和检修等制度及操作规程,以保证供水质量。
新设备、新管网投产前或旧设备、旧管网修复后,必须严格进行冲洗、消毒,经检验浑浊度、细菌、肉眼可见物等指标合格后方可正式通水。
2.6 直接从事供水工作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每年不少于一次。如发现有传染病患者或健康带菌者,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
2.7 分散式给水应加强卫生管理,建立必要的卫生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经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3 水源选择
3.1 新建水厂的水源选择,应根据城乡远、近期规划,历年来的水质、水文和水文地质资料,取水点及附近地区的卫生状况,同时考虑到地方病等因素,从卫生、经济、技术、水资源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水质良好、水量充沛、便于防护的水源。宜优先选用地下水,取水点应设在城镇和工矿企业的上游。
3.2 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3.2.1 若只经过加氯消毒即供作生活饮用的水源水,总大肠菌群平均每升不得超过 1000 个,经过净化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