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门峡项目评估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1
1 渭河:小水大灾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东南地区,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鸟
鼠山,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全长 818 公里。2003 年 8 月 24 日至10 月 5 日,陕西全省连
降暴雨,渭河流域洪涝成灾。主要流经陕西关中地区的渭河下游出现了 1981 年 以来
最大洪水,使渭南境内多条支流发生倒灌,多处支流河堤决口。据统计,陕西省有
1080 万亩农作物受灾,225 万亩农作物绝收,成灾人口 515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82.9 亿
元,是渭河流域 50 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然而有专家指出,渭河洪峰最高流量每秒
3700 立方米,水流量比此前的 1981 年每秒少 2000 立方米,仅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
洪水流量,但水位却比 81 年高出 2 米 ,形成了 50 年不遇的洪灾。这显然是典型的 “小
水酿大灾”。渭河水灾为何形成“水小险大”之势呢?
2003 年八月下旬以来,陕西关中连降暴雨,引起渭河洪水泛滥成灾。洪灾期
间水文部门监测到的水流速度只有每小时3公里,洪水行进速度慢,水位便居高
不下,对河堤的浸泡时间就长,险情就重,危害就大。渭河大堤被高水位长时 间
浸泡,漏洞、管涌 、塌陷等险情不断。水文部门监测到的另一组数字部分说明了
行洪不畅的原因: 1吨渭河洪水的泥沙含量达到了486公斤。洪水变成了粘稠
的泥浆,当然流得慢。专家进一步的解释说,河床抬高也阻碍了洪水行进。河床
依然是因泥沙淤积而抬高。
据渭南市水利部门的专家介绍,渭河下游流域几乎每年都要不同程度地 发 生
洪水,洪水行进的速度一年慢于一年,起先一次洪峰通过渭南全境需要七八个小
时,后来需要20多个小时,这次渭河2号洪峰通过则用了50多个小时。渭河
下游防汛 能力已明显减弱,一般 的洪水也会 出现漫滩。这些年即便在枯水年份,
下一场暴雨,大小都要出点事。
华县水利局副局长李卫涛说:“渭河下游,小水大险日渐突出的根本原因是上
中游地区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还是泥沙惹的祸!”许多基层干部认为,渭
河流域已多年处于干旱少雨期,时常面临断流危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渭河
治理力度。但实际上,下游河道和支流堤防的危机一直存在。
三门峡水库 1960年建立以来 ,受到水库高水位运行等原因,渭河下游泥
沙淤积严重,加重了 “地上悬河”之势。据统计,近40多年来,渭河下游泥沙
淤积达1 3亿立方米 ,而且在渭河入黄河口处形成了高约 5米的一道 “坎”,使
渭河入黄不畅,渭南市境内渭河成为地上悬河,部分河床比堤外村庄高出2至4
米,一些城镇失去自然排水能力。
40多年来 ,渭河支流堤防有1 6个年份出现 决口,累计 决口63处 。生活
在这里的人一到汛期就提心吊胆,由此导致临渭区、华县、华阴市的防汛形势几
乎每年都紧张。当地许多干部群众认为,上世纪6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是当初
国家一项重大战略,受益的主要是黄河下游,库区群众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渭
南上百万受渭河威胁区域群众希望国家在综合协调各方利益的前提下,通过调节
三门峡水库的运行方式,降低渭河入黄水位,这样既有利于泄洪,也利于排沙。
2 三门峡:豫西“金三角”
1 本案例由冯苏苇编写,为编创性案例,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及MPA教育中心拥有案例版权。
1
渭河水患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上世纪 6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事实上 ,三门峡水
利枢纽工程是万里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是
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
利枢纽工程控制黄河流域面积 68.8 万平方公里,为全流域面积的 91.5%;多年平均来水量
占全河的89%,控制全河来沙量的 98%。看一看三门峡地区的地理状况有助于了解渭河水患
的前因后果。
三门峡位于中条山和崤山之间,是黄河中游下段著名的峡谷。三门峡水库的北面是山西
省平陆县,水库南面是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邻陕西省,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旧时黄
河河床中有岩石岛,将黄河水分成三股息流由西向东,北面一股处为 “人门”,中间一股处
为 “神门”,南面一段处为 “鬼门”,故此峡称为三门峡。这里峡谷险峻,景色秀美,水域辽
阔,古迹众多,流传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