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意义。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一个单音词写出来就是一个汉字,因此,词的本义也指一个字的原义或初义。 (一)辨别本义的作用 1、是分析词义引申、发展的基础 例如“加”,《说文》:“语相增加也。”与“诬”是同义词,《说文》:“诬,加言也。”“加言”也就是“语相增加”,亦即凭空捏造。《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其中的“加”,就是用的其本义。“增加”的意思,是从“语相增加”引申出来的。 2、有助于分析词义的细微差别 例如“卧”、“寝”,是一对同义词。《说文》:“卧,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据此,“卧”的本义是伏在几案上休息,而“寝”的形旁是宀、爿(“床”的本字),本义是躺在床上休息。《孟子·公孙丑下》:“隐(通“依”)几而卧。”其中的“卧”用的就是其本义。如果不明“卧”、“寝”两字的本义,就不可能辨析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3、是分析古今字、通假字、同源字的必备条件 例如不知道“莫”的本义是日暮,就不可能知道莫、暮是古今字;不知道“要”的本义是腰,“邀”的本义是求,就不可能知道要、邀是通假字;不知道“倍”的本义是反,“背”的本义是背脊,就不可能知道倍、背是同源字。 (二)怎样求本义 1、必须依据字形分析 汉字属表意文字,某字的形体结构所表现出来的含义,就是造字时所赋予该字的初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字的形体结构求出字的初义即词的本义。例如“睡”,《说文》:“睡,坐寐也。从目垂。”段玉裁注:“知为坐寐者,以其字从垂也。……目垂者,目睑(jiǎn)垂而下,坐则尔。”据此,“睡”的本义就是坐着打瞌睡。 A.象形字,水:甲文字形为 ,江水又东,迳巫峡。古指河流,本义。 B.指事字,本:甲文字形为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树根,本义。 C.会意字,粪:甲文字形为 ,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扫除,本义。 D.形声字,诛:从言,朱声。于予与何诛?责备,本义。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必须依据古文字形,如莫 、朝 、射 等字,只有依据古文形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本义,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2.必须核验于古代文献 如 ,单依据字形,未必就不是黄昏时的景象; 也未必不是日出时的景象。只有依据古代文献,才能确定“朝”的本义是“早晨”、“莫”的本义是“黄昏”,因为古代文献中“朝”不用作“黄昏”义,“莫”也不用作“早晨”义。 3.必须考察其义产生的先后 访:有两个常用义,一为询问,一为访问,文献中询问义在前,应为本义。 愤:有两个常用义,一为愤懑,一为愤怒,文献中愤懑义在前,应为本义。 二、词的引申义 引伸义是指从本义延伸或推演出来的意义。 (一)引申的线索 引伸义与本义之间,必然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就是引申线索。例如: 要:金文作 、 ,《说文》:“要,身中也。” ①昔楚灵王好细要。《墨子·经说》 腰 ②是王之地一经两海,要绝天下也。《战国策·秦策》 中间 ③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左传·襄公三年》 拦截 ④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要挟 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孟子·公孙丑》) 求得 ⑥地不知寒人要暖,莫把人衣做地衣。白居易《红线毯》需要 “要”的意义可以用下表描述: ①腰(人体的中间部分) ②中间(事物的中间部分) ③拦截(迫使他人中途停止前进) ④要挟(迫使他人改变意向,满足自己的欲望) ⑤求得(请求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 ⑥需要(期待某种欲望得到满足) 由上表可以看出,“要”的本义和各引申义之间,有着共同的义素,这些共同义素就像一座座桥梁把各个义项连接起来了。这些共同的义素,就是引申的线索。 (二)引申的类型 1.连锁式引申 例如“要”的引申。 2.辐射式引申 节:《说文》:“节,竹约也。” ①竹则笋苞抽节。左思《吴都赋》 竹节 ②其于木也,为坚多节。《周易·说卦》 风断蒲草节,霜埋翠竹根。杜甫《建都十二郎》 木节、草节 ③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关节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季节、节气 ⑤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起舞。蒲松龄《促织》 ⑥时穷节乃见。文天祥《正气歌》 气节、节操 ⑦长幼之节,不可废也。《论语·微子》 礼节 ⑧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节约 ⑨(苏武)杖汉节牧羊。《汉书·苏建传》 旌节、节杖 “节”的引申线索可以图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