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教学课件八年级上册人教版.pptVIP

25《杜甫诗三首》教学课件八年级上册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诗三首(其一) 望岳 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 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永远也读不尽…… 他是谁?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世人对于杜甫还有其它哪几种称呼? 子美(字)、杜少陵、杜工部 为何称之为杜少陵? 因为杜甫曾经居于长安城南少陵这个地方。 为何称之为杜工部? 因杜甫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诗圣”、其诗为“诗史”。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在文学史上,他把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有《杜工部集》。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安乱时期 《石壕吏》“三吏”“三别”(《新安吏》、 《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的诗歌分类: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诗文解释 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望岳》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 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地域之广阔 景色之秀美 山势之高峻 齐鲁青未了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造化钟神秀 本诗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角度不同,试分别指出。 首联是从远处望整座泰山 颔联则是从山的侧面望泰山 颈联又从山顶远眺 尾联则是从山顶俯视全景 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抱负和理想? ????????????? 尾联表现了作者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渴望施展才能,展示自己的报国之心。 找出本诗的韵脚,指出它们押何韵? 了、晓、鸟、小? 品读体会 首联——远望 仰慕之情 溢于言表 挺拔雄伟 横跨齐鲁 颔联——近望 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颈联——细望 云气层出不穷 心胸为之荡涤 尾联—望中所感 望岳而生登顶之意愿 主题分析 诗篇描绘泰山雄伟而磅礴的气象,以及诗人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极富哲理性,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的创作才华。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