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故事.docx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壤的故事要点

土壤的故事 中国农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农业 ——摘自:《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永续农业)(美国农业部土壤局局长、威斯康星大学金教授F.H. King) “中国传统农业长盛不衰的秘密在于中国农民勤劳、智慧、节俭,善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以人畜粪便和一切废弃物、塘泥等还田培养地力”。 农民“把一切可利用的废物变成肥料返还给土壤,犹如自然生态系统的枯枝落叶归根还给土地变成养分,实现生物质小循环一样,从而能维持地力长久不衰”。 依靠小块土地和少量产品维生,几乎没有一块土地闲置,农民在土地上实行轮作,养活了密集的人口。中国农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农业,东方农民是勤劳智慧的生物学家。 ? ? ? 农耕的首要条件是保持土壤的肥沃 原始农业:放火烧荒,刀耕火种,草木灰作肥,两三年就要觅新地重新砍烧种植。 牛耕和铁犁:摆脱了靠自然恢复地力的被动状态 INCLUDEPICTURE \d /ueditor/php/upload/image1409710378863432.jpg \* MERGEFORMATINET  牛与犁组成了农耕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画面。铁犁和牛耕表明人们已进入能动的农业生产,摆脱了靠自然恢复地力的被动状态。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采用二牛抬杠的犁耕,每亩增产约25%,史称“用力少而得谷多”。 老子《道德经》 “却走马以粪”早期施肥方法(《中国农史》) 将家畜停留在大田中,通过遗撒粪便,而直接给大田施肥。 早在东汉时期,陕北垦牧区已利用牧畜的粪便作为农作物的肥料 ? 新中国的十字积肥法 解放前,大多农民自家粪肥自家用,只有人少地多的农户或用肥较多的菜农,才包倒城镇居民家便桶,义务洗刷,换取粪肥。 解放后,公社社员向生产队投粪、厩肥,均按质论价,每担记给若干工分,待年终分配时计给价款,并实行肥粮挂钩,按投肥数,另加肥料粮,以示鼓励。茶、菜籽饼肥和牛栏肥,为生产队集体所有。也有一些垃圾肥,堆肥,沤肥,墉,河泥,锅烟灰,是合作化时期常用的土杂肥。在北方就有将粪便和泥土搅拌后堆放在地里沤肥的。五十年代末曾推行过熏(土)、烧(火土)、造(土化肥)、堆(肥)、回(田稻草)、沤(??)、扫(垃圾)、种(绿肥)、采(青草)、挖(塘、河泥)“十字积肥法”,可见当时对农家肥的重视程度。 ? ? ? 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怎么了? ? 中低产田占三分之二,土壤有机质不足1%,土壤酸化、板结严重,重金属污染耕地占20%。 INCLUDEPICTURE \d /ueditor/php/upload/image1409296074923493.jpg \* MERGEFORMATINET  肥料利用率低。2013年10月10日,农业部发布了《中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研究报告》: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平均肥料利用率:氮肥33%、磷肥24%、钾肥42%。土壤氮磷流失量大的症结在于土壤碳元素的缺乏。 ? ? 中国30年:碳肥投入不足,C 减少50% 、N增加50% , C/N更不平衡,农田N肥流失严重。INCLUDEPICTURE \d /ueditor/php/upload/image1409710388115226.jpg \* MERGEFORMATINET  ? ?? 土壤缺碳引发的环境问题 由于土壤缺碳、营养失衡引发: 由于缺碳: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碳的浪费:废弃物处理成为管理难题 城乡之间碳链的断裂造成恶性循环链,公共财政压力大 浸淫在大气水体土壤污染中,怎么保证食品安全? 基础地力贡献率不断下降 水体富营养化:农业源总氮和总磷的排放贡献值? 水利部:湖泊水质达标率28%。 ? ? 中国不到世界10%的耕地,耗掉全球化肥总量的1/3。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225千克/公顷,但目前我国已达到434.3千克/公顷,是安全上限的1.93倍。同时我国化肥利用率很低,主要粮食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平均为27.5%,远低于国外40-60%的氮肥利用率。施入土壤中的氮通过淋洗、硝化-反硝化、挥发、以及地表径流等途径损失, 损失的氮占施入土壤氮的33% ~ 74% 。损失的氮素进入地下水和地表水, 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中NO3-N、NO2-N和NH4+-N 含量的增加。 全国农业源的农药化肥需氧量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43.7%,农业源中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2%和67.4%。从农业角度来看,营养污染、总磷总氮相对过剩与化肥过量使用、化肥利用率低直接相关,本质上是土壤有机质低、土壤营养失衡造成的。普遍认为土壤碳/氮比小于25 时,由于碳相对不足,表现为氮素矿化,化肥利用率低,使氮肥流失造成水和空气的污染。 雾霾:耕地、绿地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